2015/8/19

【台南】大內神社


「大內」地名由來
早年的大內是平埔原住民的居住地,屬西拉雅大武壟社的故地。平埔族人在此地開墾直到漢人漸進,才轉而遷移到深山。

漢人在大內的拓墾,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福建彰州府龍溪縣楊氏家族有九位兄弟,其中六位兄弟(老大、老二、三、四、五、九)隨楊氏宗親來台墾荒,同行楊性宗親落腳於蕭壟(今佳里鎮),楊氏六兄弟則沿灣裡溪(今曾文溪)上行,到今石子瀨登陸,老大至老五在現今「內庄」開墾,老九則留在石子瀨墾殖。所以大內楊姓與佳里北頭洋(楊)都是地方上的大姓。

楊氏六兄弟中的老大名楊內,住的村莊叫「內庄」,意思是「內的村莊」;老九名楊石,開墾的地方為曾文溪邊的河川地,溪水易氾濫而成為「瀨地」,因此稱之為「石仔瀨」。某次,當他人問楊石要去那裡時,他回答要去「大仔內仔那裡」,久而久之,內庄就叫做「大內」。


大內神社
大內神社據大內國小保存的日據時期資料顯示,乃建於昭和13年(西元1938)2月11日。

大內神社即位於大內國小校園後方、操場旁的坡地上,展現所祀神祇的崇高地位。整個神社共分為三層:第一層位於現今操場的「參拜道」、第二層是石燈籠所在的「拜殿」,、最上面一層則是供奉神祇的神龕所在的「本殿」。據當時的照片可知神龕的外形,神龕為長、寬、高各約1公尺、外覆銅皮的木造建物,底下並有一長、寬、高各約1.5公尺、洗石子的磚造基座,外圍除了以洗石子柵欄圍成外,更栽種許多木麻黃以形成很大的綠蔭地帶。

神龕內所供奉的神祇,一般都以天照大神為主,不過此神社極有可能崇祀的是傳說在善化茄拔遭襲擊身亡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神社位於大內國小操場旁的坡地上
石燈籠所在為第二層
第二層-石燈籠


階梯往上為最上的一層
最上的一層
從神社望向大內國小校園



資料來源:
大內國小社區鄉土踏查首頁。http://120.116.62.1/moun/index.html
大內數位機會中心。http://tndoc.ksu.edu.tw/node/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