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溪舊稱「下淡水溪」,日據時期靠製糖株式會社經營的小規模鐵路便橋,跨越下淡水溪來往兩岸之間,後因軍事及物資運輸迫切需要,由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技師飯田豐二*監造,耗時8年之久,於1913年完成興建「下淡水溪鐵橋」,並於1914年2月通車,全長1526公尺,寬8公尺,當時曾譽為「東洋第一長橋」,是高雄與屏東之間第一條陸路交通運輸要道,1945年台灣光復後由台灣鐵路管理局接收。
「下淡水溪鐵橋」昔日風貌 (照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
由於鋼樑鏽蝕日益嚴重,1964~1966年逐步全數抽換為台鐵局自製的鋼樑,整座橋仍維持原有風貌。後因鐵橋北側闢建雙軌鋼筋混凝土大橋,1987年完工通車,下淡水溪鐵橋停駛除役。1997年內政部指定為台閩地區二級古蹟,2001年修法後列為國定古蹟。
鐵橋南側為120公頃的大樹人工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
2005年7月18日受到海棠颱風帶來豪雨沖蝕橋墩影響,造成當時92高齡的高屏溪舊鐵橋第9至11座橋墩被溪水沖毀,五節橋拱下陷。
* 飯田豐二技師,1897(明治30)年來臺,任職總督府,擔任技手,1910(明治43)年升任技師,次年(1911)即受命督造九曲堂至屏東的鐵路鋪設工程,但實際工程困難重重,鐵橋的興築更是艱辛,經常好不容易才鋪設出一點基礎,卻遭氾濫沖毀,為完成此艱鉅任務,竟廢寢忘食而積勞成疾,於1913(大正2)年6月長逝臺灣,享年40歲。(鐵橋北端的九曲堂站旁設立以中文書寫的紀念碑-「飯田技師記念碑」,並銘曰:「為職忘軀,貽利於後;厥功厥名,庶幾不朽」。
照片拍攝地點:高雄大樹端
「下淡水溪鐵橋」高雄大樹端入口處 |
位於「下淡水溪鐵橋」北側的鐵路正有一列北上自強號通過 |
舊鐵橋北側為新興建的鐵路,南側為大樹人工濕地 |
斷橋處,橋的對岸為屏東縣 |
「下淡水溪舊鐵橋」橋下的濕地景觀;前方為高屏大橋(省道台1線),位於舊鐵橋的南方
|
補充:
高屏溪為台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河川主流長度排名第二,僅次於濁水溪。
Q:高屏溪為高雄和屏東的界河,請由地圖判讀,高雄和屏東分別位於高屏溪的哪一岸 (左、右岸)?
參考資料: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http://memory.ncl.edu.tw/
高雄市大樹區公所。http://dashu.kcg.gov.tw/index.aspx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www.boch.gov.tw/
景點解說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