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設立


        臺灣第九座國家公園-「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於2014年10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這是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之後,設立的第二座海洋國家公園。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位於澎湖南海,範圍涵蓋四個主要島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東吉嶼、西吉嶼,及周遭礁岩小島與鄰近海域,擁有豐富的海陸域生物資源、玄武岩地質景觀、及閩式風格的建築和代表先民智慧的「菜宅」等歷史文化。
海洋國家公園的圖徽



 
        為運用海陸域資源整體規劃的方式,達到澎湖南方四島生態資源的保育和永續利用,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依據「生態資源及人文地景之整體性」、「經營管理之適宜性」及「維護當地居民權益之合理性」三大原則,以東嶼坪嶼、西嶼坪嶼、東吉嶼、西吉嶼等四島及周邊島礁(頭巾、鐵砧、二塭、香爐、鋤頭嶼、豬母礁、鐘仔、柴垵塭與離塭仔等)與海域為計畫範圍。

        分別以東吉嶼向東、頭巾向北及向西與鐘仔向南各2浬為邊界,依緯度N23°12'05"~N23°19'28"與經度E119°27'51"~E119°43'04"之範圍劃設為帶狀區域,海域面積35,473.33公頃,約1.3個台北市大小,陸域面積370.29公頃,約有14.6個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大,全區面積35,843.62公頃。
     


        國家公園範圍內海域和陸域劃分成以下六區:
1. 特別景觀區:原澎湖南方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範圍
2. 一般管制區:現有聚落區及距島2浬為一般管制區
3. 海域生態保護區:規劃此海域珊瑚礁生長最佳30公尺之水深為核心劃設範圍
4. 海域特別景觀區:以距島1公里為海域特別景觀區
5. 海域遊憩區:現有漁港區、島嶼聚落周邊及具遊憩功能性之海域則規劃分海域一般管制區及海域遊憩區
6. 海域一般管制區:現有漁港區、島嶼聚落周邊及具遊憩功能性之海域則規劃分海域一般管制區及海域遊憩區

        在人口方面,這幾十年來,由於交通不便、物資運補不易、產業轉型,南方四島人口逐漸外移,西吉嶼在民國67年由政府輔導遷村,現已無人居住,其他三個島,根據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資料,也只剩約50名常住人口。
澎湖群島受到中國沿岸流、黑潮支流及南海季風流等三大海流影響,形成重要的漁場。冬季時,魚群隨著中國沿岸流南下,集中在澎湖西側。夏季時,北上的黑潮支流,帶來熱帶地區的豐富魚種。豐富的珊瑚生態系,更是南方四島的主角,調查發現這裡的珊瑚有154種,其中133種屬於石珊瑚。

以下針對南方四島的主要島嶼及周圍礁岩分別介紹:

一、東嶼坪嶼
東嶼坪嶼的面積約0.4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最高點約61公尺,為一玄武岩方山地形,四周海域珊瑚礁生長情況良好,孕育各種魚蝦貝類生物。
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澎湖東北季風強勁,植物難以生長,為了讓農作物在冬天仍能順利生長,四周以咾咕石或玄武岩砌成矮石牆的特殊景觀「菜宅」,東嶼坪的山坡上散布著大面積的菜宅,但因多數居民已遷離,大部分菜宅就閒置了。

東嶼坪嶼地圖 (來源:海洋國家公園官網)

 

東嶼坪的沙灘--七尺門沙灘










東嶼坪的聚落,多已無人居住









聚落後方山坡上的菜宅











港口附近的警局

柴油發電設施

聚落與菜宅

金龍塔位於聚落後方的山坡上,具避邪的功能





二、西嶼坪嶼
西嶼坪嶼的面積約0.347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最高點約42公尺,是一略呈四角型的方山地形,因無法築港,只有一座碼頭位於島嶼的東南方。西嶼坪的常住人口只有兩戶。西嶼坪嶼的珊瑚覆蓋率達50%以上,為南方四島之最,海底可見大片分枝形或桌面形的軸孔珊瑚密集生長,極具保育價值。

西嶼坪嶼 (來源:海洋國家公園官網)
前方為鐵砧嶼,後方為西嶼坪嶼


西嶼坪東南方的碼頭與通往內陸聚落的道路

西嶼坪嶼的海蝕柱

從東嶼坪遠望西嶼坪東南方的碼頭

三、東吉嶼
東吉嶼的面積約1.771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最高點約47公尺。東吉嶼是南方四島中面積最大的方山島嶼,屬於南北兩端地勢較高、中間較低的馬鞍地形,中間較低處為主要聚落集中區。
《澎湖廳志》記載:「……東西二吉最為險隘,中有鋤頭增門,水勢洄簿,流觸海底礁石,作旋螺形。」旋螺形的海流正是獨木舟的大挑戰。老人家說:「該海域深淺差距懸殊,礁石間海水流速甚急,急與吉閩南語音相似,該島位於急(吉)流的東方,故稱東吉。」東吉是澎湖群島中距離台灣(台南)最近的島。澎湖與台灣隔著一條寬約3到6公里,水深50到200公尺,南北走向的澎湖水道,俗稱「黑水溝」。東吉嶼東北東方約7公里處,是當地俗稱的「滮仔」,周遭水深在70到80公尺以上,該處暗流甚為險惡,在1943到1967年間,東、西吉嶼附近就發生了6起船難。
照亮這片險惡海域的明燈,就是東吉燈塔,它佇立在有如裙襬的玄武岩上,看顧往來此地海域的船隻。

東吉嶼曾被台電列為核廢料儲存場的可能場址之一,讓東吉人從2007年開始,陸續打了好幾場捍衛家園的硬仗。當時很多人都把戶籍遷回東吉,就是為了阻止自己的家鄉變成核廢料儲存場。大家都擔心東吉若成為核廢料儲存場,不僅20位村民難以居住,連觀光業與漁業也會受創。所幸,2008年「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設立,將東吉、西吉、頭巾、鐵砧劃入保護範圍,降低了東吉成為核廢料儲存場的危機。

東吉嶼地圖 (來源:海洋國家公園官網)




左側圓形狀的岩石像顆眼睛,稱為「東吉之眼」


中間地勢較低處為聚落集中區

東吉燈塔,佇立在有如裙擺的玄武岩上




四、西吉嶼
西吉嶼的面積約0.8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約23公尺。北半部的海岸多為海崖,玄武岩景觀壯麗,底下有多處的海蝕平台。
西吉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缺乏可停船的碼頭,居民謀生困難,人口銳減;政府在民國67年輔導遷村,將原行政區域歸併東吉管轄,最後島上的人都離開了,成了無人島。

神祕的海上「藍洞」照片,地點就在南方四島的西吉嶼,當地人稱為「灶籠」,是難得一見的透天玄武岩海蝕洞。

西吉嶼地圖 (來源:海洋國家公園官網)
遠眺西吉嶼


後方立有一座燈竿,作為往來船隻的方向定位



右後方為「彎墩頭塔」--反制東吉島形的蟳螫煞
右前方為「沙溝塔」--反制東吉「虎頭山」威脅
左側為「安全寶塔」--供船隻定位之用





中間為著名的「藍洞」,但拍攝時背陽,無法清楚呈現








五、附屬島嶼
   (一)頭巾
         頭巾為火山碎屑岩層,岩礁區呈現黑色與黃色雙色分明的岩性,為黝黑的柱狀玄武岩與棕黃色的火山角礫岩。從北方海面遠望,這座小島的形狀有如古人的頭巾一般故得此名。島上可見傾斜覆蓋在火山角礫岩上的玄武岩岩脈、受海潮侵蝕分離的海蝕柱,以及鑽蝕作用形成的壺穴等地質景觀,目前已劃入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岩礁與海潮帶來的漁獲,使頭巾於夏季時成為燕鷗繁殖棲息的天堂。




夏季燕鷗飛舞
     (二)鐵砧
            鐵砧位於頭巾與西嶼坪嶼之間,亦由火山角礫岩組成,具有一大一小的海蝕柱,較大的海蝕柱可清楚看到傾斜狀的層理。
前方一大一小的海蝕柱為鐵砧,後方為西嶼坪嶼
鐵砧嶼--大的海蝕柱,傾斜狀層理明顯
左為頭巾、中為鐵砧、右為西嶼坪嶼

   (三)二塭
         二塭又稱利間嶼,位於東嶼坪嶼西方的小島,由火山集塊岩組成,其兩側延伸出的礁石退潮時將隱沒於海面下,遠望形如尖錐狀。

左前方為二塭,後方為東嶼坪
 
  (四)香爐
         香爐由火山角礫岩構成,位於東嶼坪嶼東南方,形狀似香爐而得名。
在東嶼坪南側沙灘遠望香爐嶼(左側礁岩)

從東嶼坪南方高地遠望香爐嶼(近東嶼坪的島礁)
   (五)鋤頭嶼
         鋤頭嶼位於東吉嶼西北方五百公尺海域上,地勢北高南低,為無人島。
左為鋤頭嶼,右為東吉嶼

海蝕洞



參考資料: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網址〕http://penghu.cpami.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55#a17
南方有四島(2014/10/9)。國家地理雜誌。〔網址〕http://www.ngtaiwan.com/8506


延伸閱讀:
【澎湖】抱墩活動
【澎湖】岐頭潮間帶~抱墩、石滬
【澎湖】桶盤嶼~柱狀玄武岩、蓮花座、石敢當、貓公石
【澎湖】東嶼坪嶼~菜宅、七尺門沙灘、陸連島
【澎湖】望安嶼~網垵口沙灘、綠蠵龜、花宅古厝
【澎湖】大菓葉玄武岩、二崁聚落
【澎湖】中屯風車、通梁古榕、跨海大橋、小門嶼鯨魚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