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區域地理-東南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區域地理-東南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4/14

中國湄公河上游築壩猛儲水 嚴重加劇下游乾旱危機

2020-04-14
新聞來源:中央廣播公司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59733


水位不斷下降的湄公河,逐漸露出沙洲,下游水的顏色也不再是泥沙沖刷下來的褐黃色。圖為泰國東北部的湄公河。(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南半島母親之河湄公河供應高達6000多萬人口水源,但2019乾旱卻創下50多年來的最低水位,中國在上游築起的11個大壩一直被認為是兇手。日前,美國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去年5月到10月間,湄公河下游的水位較正常時下降了近3公尺,但同時期位於上游的中國雲南省表面水位還比過去來得高,研究認為是中國在雨季時不讓水源流向下游,嚴重影響下游民眾生活與生態。

《美國之音》報導,一份以表面濕度指數為研究的模型的研究報告發現,自2012年糯扎渡水電站投入使用以來,中國修建了多座大壩,使得河流的自然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該研究報告作者艾倫·貝斯特(Alan Basist)表示,中國在雨季擋水,然後在旱季放水,試圖穩定水電生產的政策已經開始讓下游國家處於嚴重乾旱危機當中,研究發現,2019年湄公河上游有高於平均水平的自然流量。在雨季,湄公河下游嚴重缺水很大程度上受到當時湄公河上游放水量限制的影響,中國在上游的限制加劇了下游國家的乾旱

商業研究機構惠譽宏觀研究(Fitch Solutions Macro Research)過去也曾發表報告稱,中國在上游蓄水發電的活動,未來數十年將重塑下游有關國家的經濟結構,那裡的通貨膨脹將持續惡化,對中國的依賴繼續加強。例如,湄公河下游國家沿江地帶將不得不棄農經商,棄漁經商,大量依賴從中國進口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更容易被中國勢力左右。

美國對外關係研究會東南亞研究員約書亞·科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表示,中國的行動已經對一些湄公河下游國家的農業和漁業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科蘭茲克指出,「湄公河三角洲淤塞,許多人無法耕作,正在向外遷移,在洞里薩湖和許多其他下游地區,依靠捕魚為生的人們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

中國方面曾承諾將在上游放水,幫助下游應對旱情。科蘭茲克說,沒有理由相信中國會以任何方式維持湄公河下游的流量水平。同時對於外界批評因上游儲水導致下游乾旱的說法,中國外長王毅此前曾否認表示,天旱少雨是主要問題,中國也受旱情影響。2019年的乾旱導致湄公河下游水位降到50多年來的最低點,農民和漁民遭受重創。

========================================================================
問題:
1. 湄公河指的是下圖中哪一條河川?
2. 湄公河源自中國,上游名為__________,流經中南半島五國後注入南海,為中南半島上最重要的河川。流經中南半島五國先後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文中,「…在洞里薩湖和許多其他下游地區,依靠捕魚為生的人們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請問:洞里薩湖位於哪一個國家境內?








2019/11/10

中美貿易角力 促新南向開新局-北東協崛起 專家籲切勿躁進

2019年11月10日
工商時報【賴瑩綺、譚有勝╱台北報導】
https://tw.news.yahoo.com/%E4%B8%AD%E7%BE%8E%E8%B2%BF%E6%98%93%E8%A7%92%E5%8A%9B-%E4%BF%83%E6%96%B0%E5%8D%97%E5%90%91%E9%96%8B%E6%96%B0%E5%B1%80-%E5%8C%97%E6%9D%B1%E5%8D%94%E5%B4%9B%E8%B5%B7-%E5%B0%88%E5%AE%B6%E7%B1%B2%E5%88%87%E5%8B%BF%E8%BA%81%E9%80%B2-215007206--finance.html


中美貿易戰讓不少台商選擇挺進東南亞,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目前較看好堪稱未來亞洲工廠的北東協五國「CLMVT」(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泰國),但台商宜從政治、成本、貿易協議等因素全盤考量投資地,「切勿躁進」。

自2018年7月美國對中國價值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大陸台商加速轉移產線,東協國家則卯足全力向台商招手。

徐遵慈表示,泰國正推動「泰國4.0」、「東部經濟走廊」(EEC)政策印尼則推動以電子、車輛、化工、紡織和服裝、飲料五大產業的「工業4.0」,建議科技、電子業台商往這兩國移動。至於家具、自行車、輪胎、紡織成衣等傳產業者,不妨考慮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柬埔寨、緬甸、越南

不過,越南2018年對美出口成長近30%,不僅被美國總統川普點名,也被美方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再加上該國人力、土地成本持續飆漲,不少受訪台廠直接轉向考察緬甸及印度。至於享有普遍優惠制(GSP)的柬埔寨及緬甸,則分別因政治穩定性及羅興亞人權問題,遭到歐美重新檢視

徐遵慈指出,東南亞各國的變動性很高,包括貨幣、政策、土地、工資等問題都需全盤考量,且轉單效應會持續多久也有待思考。國發會前主委、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表示,目前在大陸的台商約有10萬家,遷出仍屬初期階段。由於小型廠商獨自到東南亞投資有一定難度,需要和大廠一同轉移生產基地,才能夠達到成效。此外,電子業供應鏈較長,大廠轉移可能要帶走20∼30家廠商,相較下,目前傳統產業轉向東南亞布局可能是個契機。




2019/8/17

雅加達快沉了…印尼擬遷都

2019-08-17 
新聞來源:聯合報 編譯羅方妤/綜合外電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4/3993831

印尼首都雅加達正在下沉,一名男子行經北區一座沉沒在水中的廢棄清真寺。 (法新社)



印尼總統佐科威在十六日紀念獨立七十四周年的年度國情咨文中,呼籲民眾支持將首都遷離太擁擠、正在下沉且受汙染的雅加達,改在婆羅洲島的加里曼丹建立新都

佐科威在獨立日前夕告訴國會議員和高階官員,首都不僅是國家認同象徵,也是進步的代表。

他說:「我請求全體印尼民眾的祝福和支持,將我們的首都遷至婆羅洲。這是為了實現平等和經濟正義,為了印尼的前景。」

遷都討論 已數十年

印尼討論在婆羅洲島上建立新都已有數十年。佐科威今年四月批准將首都遷離爪哇島雅加達的計畫,使遷都一事終於往前邁了一小步。爪哇島是印尼人口最多的島嶼

佐科威沒有指名新都的確切地點,但婆羅洲島東加里曼丹省的丘陵地區經常被傳是新都可能地點。

由於抽取地下水不受控制,雅加達容易發生洪患且迅速下沉。該城市是典型的亞洲巨型都市,城市功能已經失調,造成河川大規模汙染和汙染供應城市的地下水。據估計,交通壅塞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可達六十五億美元。

改善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基礎設施不足是佐科威的政策,這幫他在今年四月總統大選贏得連任。佐科威接受美聯社採訪時,重申想要建立新都,並提議新都應在爪哇島外。爪哇島聚集全國人口百分之五十七,印尼有近二點七億人

政經分離 蘊涵商機

他說:「我們想區分首都功能,政治中心自雅加達分離,而雅加達就作為商業和經濟中心。我們不想要財富只存在於爪哇島,也想要財富在爪哇島以外的地方產生。」

建立新都 耗資天價


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部長班邦表示,建立新都將需要三萬至四萬公頃的土地和一百五十萬人口。遷都至比較安全且人口較不稠密的地區將耗資高達三百三十億美元。

遷都費用包括大約一百五十萬公務員的住房,預期二○二四年開始搬遷。

官員表示,新都要具備許多條件。它必須位於印尼中心,自然災害發生風險也應低於其他地區。印尼擁有超過一萬七千座群島,東西端橫跨五千公里,且時常受地震、洪水和火山噴發侵襲。

印尼並非第一個遷都的東南亞國家。緬甸軍政府二○○五年將首都突然從仰光遷至距其三百廿公里的偏遠山區奈比多。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行政機構一九九九年從吉隆坡搬遷至布城,分散吉隆坡的擁擠。


2019/1/22

曼谷大霧霾:警報最長一個月,泰國空汙重災季節到來

2019-01-14 
新聞來源:轉角國際 轉角24小時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3592547

曼谷的嚴重霧霾已從1月11日持續長達3天,未來恐派還會繼續蔓延一個月之久。圖為1月11日的一片迷茫的曼谷。 圖/路透社

【2019.1.14 泰國】

曼谷大霧霾:警報最長一個月,泰國空汙重災季節到來

曼谷陷入迷霧之中!泰國近年霧霾惡化,首都曼谷的空氣品質指標,更在13日出現「危害等級」的AQI指數394高峰,在霧霾籠罩之下,能見度甚至不到一公里,造成交通一度混亂,蘇凡納布國際機場也因此受到影響。然而已蔓延三天的空汙並不樂觀,適逢換季期間的週期現象,泰國汙染管控部PCD表示,霧霾恐怕還會持續一個月,而在政府當局緩不濟急的應對措施下,不僅嚴重威脅人體健康,也對城市觀光與經濟造成巨大衝擊。

根據泰國汙染管控部PCD的資料,首都曼谷及其周邊省份,已連續三日陷入嚴重的霧霾,在13日星期天時,曼谷的空氣品質AQI指數達到195,其中曼卿區(Bang Khen)更一度高達AQI 394的危害等級。

空氣品質指標AQI依照指數分為6個程度與顏色標示:良好(0~50,綠色)、普通(51~100,黃色)、對敏感族群不健康(101~150,橘色)、對所有族群不健康(151~200,紅色)、非常不健康(201~300,紫色)以及危害(301~500,褐紅色),而危害級的健康威脅對所有人都可能造成影響。

各種霧霾「災情實況」,在13日上午陸續出現於各個社群網站上。有泰國民眾拍下高速公路上的迷濛路況,駕駛幾乎只能看見前方車輛,有些地區的能見度甚至不到一公里。位於曼谷的空中交通樞紐「蘇凡納布國際機場」(Suvarnabhumi Airport),也因為霧霾籠罩的關係而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泰國中部的北欖府(Paknam)、暖武里府(Nonthaburi)、龍仔厝府(Samut Sakhon)以及巴吞他尼府(Pathum Thani)等地,也都出現指數超標的汙染現象。

泰國農業大學(Kasetsart University)的相關學者指出,泰國每年此時的換季時節,週期性的霧霾在缺乏風力驅散之下,本來就容易造成濃霧,不過要留意的是,隨之而來逐漸惡化的PM2.5仍不見改善,已經成為泰國城市與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脅。

「泰國人又不是鐵肺,我們在拼經濟的同時也應該注意環境和人民健康!」農業大學研究者指出,政府當局的空氣品質監測、預警系統以及對民眾的教育宣達不足,因此讓許多人對於霧霾空汙掉以輕心。

目前PCD與政府當局的應對措施,先以在各空汙嚴重地區以空中灑水來緩解,同時要求建築工地注意灰塵排放,政府當局也表示,如果空汙問題持續惡化,將加強取締排放黑煙的車輛、不排除在曼谷市中心限制大型車輛行駛。

這一波霾邁恐怕會持續至少一個月,PCD呼籲在曼谷的民眾盡量減少外出、出門時要配戴口罩。不過環境專家也向泰國媒體指出,曼谷的霧霾是陳年老問題,應該嚴格檢視曼谷當局和PCD是否確實執行空汙控管政策。

泰國的霧霾惡化已是近年的都市難題,去年2月時,曼谷也因為AQI指數達到有害等級的135,部分地區停班停課,後來以飛機人工降雨的方式緩解。根據國際NPO組織「森林趨勢」(Forest Trends)的調查,泰北地區的清邁,也因為當地的旱季田地焚燒過度,導致霧霾情形越來越嚴重。

根據泰國農業大學的研究,2017年度曼谷因為空汙問題所衍生的人民醫療費用就高達184億泰銖(約新台幣189億),霧霾籠罩的城市,也對於曼谷的觀光旅遊也造成衝擊。曼谷環境局(BMA Environment Department)在14日表示,現在已發布通知,禁止民眾戶外焚燒、並監控工地施工情況與整頓道路清潔。

圖為1月14日的曼谷。 圖/路透社



2018/10/7

印尼為何常有海嘯? 專家:位於地震帶上

2018-09-29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929/1438659/

印尼東部蘇拉威西島昨發生規模7.5強震。地震測報中心提供


印尼東部蘇拉威西島昨發生規模7.5強震,甚至在蘇拉威西首府巴路市(Palu)掀起3公尺高海嘯,外電報導死亡人數已達384人。波浪專家表示,海嘯發生要具備二項要件,包括「震度7級地震」與「上下錯動型」斷層錯動,印尼剛好位於地震帶上,才較易遇上大規模海嘯。

海洋委員會主委、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名譽教授黃煌輝說,地震若是因斷層左右錯動,而沒有高低落差,較不會產生海嘯,但如有斷層上下錯動,才可能引發海嘯;若是上下錯動加震度達7級以上,引起海嘯可能性更大。

曾參與台電4座核電廠防海嘯設計的黃煌輝說,印尼、日本等都剛好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經過處,若發生規模大的地震,很容易受到海嘯侵襲;台灣也在環太平洋火山帶旁,但台灣東部海底地形非常陡峭,波浪容易受到折射而抵銷,若智利、日本發生海嘯,傳到台灣頂多只有30、40公分高。

不過黃煌輝也說,海嘯跟地震一樣無法預測,只能趁海嘯發生、抵達陸地前這段期間,盡可能發送警告訊息通知民眾,像日本311大地震,政府就即時發送警告訊息給民眾,否則傷亡會更加嚴重。

氣象局則說,只要海底發生讓海水垂直變化的因素,如海底地震、海底山崩、海底火山爆發或隕石撞擊等,就有可能發生海嘯;當海底發生深度較淺的地震後,海水遭向上抬升就會出現海嘯。海嘯會以圓形水波的方式向四周傳播,但在深海傳播時,雖然速度很快,但振幅很小;一旦接近到陸地時,速度會變慢,振幅會成長數倍,會對沿岸造成很大的損害。(唐鎮宇/台北報導)


2018/8/16

生存或是毀滅?印尼雅加達持續下沉 30年內95%將被淹沒

2018-08-15
新聞來源: ETtoday新聞雲

▲▼一名青年在煙霧中凝望著北雅加達,在2050年恐下沉遭吞噬。(圖/路透)
▲一名青年在煙霧中凝望著北雅加達,此地在2050年恐下沉遭吞噬。(圖/路透)


實習記者鄭佩玟/綜合報導

目前正如火如荼舉辦亞運的印尼首都雅加達(Jakarta),乘載著1000萬人口,同時也是全世界地面下沉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這個巨型城市的部分地區可能將被全部淹沒。過去20年間一直研究地面沉降問題,印尼萬隆理工學院的安德烈亞斯(Heri Andreas)如今就表示,「雅加達淹沒並不是開玩笑。」

據BBC報導,雅加達坐落在沼澤地之上,經爪哇海(Java Sea)波浪拍打,還有13條河流經過,頻繁出現的洪水對這個城市來說並不意外。據專家所稱,雅加達的洪澇災害正在惡化,但在怪異的洪水之外,這個巨大的城市正在真正地消失。

「雅加達被淹沒並不是一個笑話,」印尼萬隆理工學院的安德烈亞斯(Heri Andreas)過去20年間,一直在研究雅加達的地面沉降問題,如今他這樣說,「按照我們設計的模型,到2050年,北雅加達有95%的地區將被淹沒。

這些事情已經發生,過去10年裡,北雅加達地面下降了2.5公尺,部分地區還在以每年25公分的速度繼續下沉,這一速度是全球沿海大城市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而雅加達目前正在以每年1至15公分的速度下降,幾乎整個城市的一半地區位於海平面以下。後果在雅加達北部已經迅速顯現,在新河口(Muara Baru)區,有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以前曾有一家漁業公司在這裡辦公,但現在二樓的陽台是這座建築唯一可以使用的部分,因為一層已經全部被淹。



▲北雅加達正在以大約每年25公分的速度下沉。(圖/路透)

距離這座樓開車5分鐘遠的地方,是一個露天魚市。「這人行道就像波浪一樣,有起有伏,人們會被絆倒、摔倒。」經常來逛魚市的新河口居民里德萬(Ridwan)說,由於地下水位不斷下降,這個市場的地面正在下沉、移動,重新形成一個不平且不穩的表面,「年復一年,這個地面就在不斷下降」。而這只是這個季度引起附近居民驚醒的眾多事件之一。

報導指出,雅加達之所以會以驚人速度下降,部份是由於過度開採地下水,用於飲用、城市居民的洗漱與其他日常生活所需。這裡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都不可靠或不能用,因此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從地下深處的含水層中抽水使用,但當地下水被抽出時,它上面的土地會像洩氣的氣球一樣下降,這就導致了地面下沉。

只有一種方法可以阻止2050年被吞噬,就是停止所有地下水開採。雅加達的居民對這座下沉城市的未來則採取了一種宿命論的態度,「生活在這裡有風險」,一名接受訪問的居民說道,「我們每個人都得承受。」

原文網址: 生存或是毀滅?印尼雅加達持續下沉 30年內95%將被淹沒 | ETtoday國際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815/1235634.htm#ixzz5OLlCIgsC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17/9/3

緬軍屠殺 5萬洛興雅人逃出國境

2017-09-03
新聞來源: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報導

緬甸洛興雅少數族群沿著田埂行走,試圖非法入境孟加拉,以逃離緬甸軍方的血腥肅清。 美聯社


聯合國統計,八月廿五日到九月初的一周內,約五萬名緬甸洛興雅穆斯林翻山越嶺或沿邊界的納夫河進入孟加拉,以逃避緬軍在西北部若開邦的屠殺。

約兩萬七千人八月底湧進孟加拉,另兩萬人受困邊境無人管轄地帶。八月卅一日,有廿具洛興雅人遺體從納夫河撈上岸,包括十二個孩童。相對安全的孟加拉境內原已有廿萬到五十萬洛興雅難民,居住在擁擠而簡陋的難民營中。難民哈米達.貝格姆說:「緬甸軍人鞭打、槍殺或砍殺我們。許多人被殺害,女性被姦殺。」貝格姆是對部分穆斯林女性的敬稱,多數已婚女性以此取代姓氏。

洛興雅叛亂分子八月下旬攻擊若開邦多個警察哨所和一處陸軍基地,引發衝突及緬軍反擊。緬軍表示,正對「極端恐怖分子」採取清剿行動,並要求安全部隊保護平民。但逃亡的洛興雅人說,軍方到處殺人放火,逼他們出逃。緬軍表示,衝突與隨後的軍事鎮壓中,已有至少三百七十名洛興雅叛亂分子喪生,但也有十三名安全部隊人員、兩名政府官員及平民十四人死亡。人權分子則說,軍方也殺婦孺和無辜男性。

洛興雅叛亂分子與緬甸軍方互指對方放火燒屋。軍方指洛興雅叛亂分子燒毀兩千三百棟房子,洛興雅叛亂分子則指控軍方攻擊他們的屋子。貝格姆說,她與家人遭軍方虐待且限制行動,許多人遭軍方勒索,沒錢就是死路一條。

緬甸少數族群不只洛興雅,但他們是唯一遭政府追殺且無法獲得合法身分的民族。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拒絕譴責軍方鎮壓洛興雅人,遭西方人士批評,洛興雅人更感失望。非政府組織Nexus基金會執行長莎例.史密斯說:「翁山蘇姬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她只在乎佛教徒的和平,而非洛興雅穆斯林。」





2016/10/14

【東南亞】緬甸再傳軍民衝突!羅興亞人與緬軍相互攻擊 至少29人死亡

2016-10-14
新聞來源:風傳媒/作者王穎芝

緬甸國內近來動亂不斷,繼11日克欽邦爆發示威後,西部省分若開邦(Rakhine)上周也傳出嚴重軍民衝突,包括軍警在內至少造成29人死亡,當地暴力衝突急劇升溫。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呼籲各方克制,表示將「以法律途徑解決」。

軍民衝突不斷 至少29死

10月9日若開邦首府貌奪市(Maungdaw)和拉代當鎮(Rathedaung)都發生了不明人士襲擊警察事件,9名警察於3處邊境崗哨遭攻擊喪命,攻擊團體中也有8人死亡。緬甸軍方隨後在若開邦增加部署,同時包圍周邊地區,嚴格檢查過路民眾。攻擊者的下手動機目前仍未確認,但網路已流傳部分影片,片中有疑似來自孟加拉的極端組織,大膽號召若開邦當地的羅興亞人加入。

緊接著12日,當地又再度爆發衝突,緬甸官方媒體《環球新光報》(The 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報導,數百名武裝分子在若開邦2座村莊與軍隊爆發衝突。《環球新光報》指出,衝突事件至少造成12人死亡。緬甸軍方也證實,他們至少殺死10名村民,但軍方表示,是先遭到攻擊才會回擊。為避免衝突升級,緬甸政府目前在該地區實施宵禁,未來兩周內400餘所學校也暫時關閉。


若開邦人民正騎車行經一個檢查哨。(美聯社)

緬甸國務資政兼外長翁山蘇姬12日回應,緬甸政府將以法律途徑,盡力以最公正的方式解決若開邦發生的暴力事件。翁山蘇姬表示,政府對若開邦的暴力事件尚未調查清楚,取得確切證據前不會指控任何人。翁山蘇姬也強調,若開邦族群衝突由來已久,不是朝夕之間可以解決,政府將把此問題當作國家,尋求長期解決方案。

不被承認的民族 羅興亞海上悲歌

若開邦位於緬甸西部,北部與孟加拉國接壤,主要居民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羅興亞人(Rohingya),據信於1000多年前就移居到緬甸,但緬甸1948年建國後一直將羅興亞人視為非法移民,不肯給予公民權,大部分羅興亞人既無身份證明也沒有受教權、醫療權,長年過著赤貧的悲慘生活。2012年以來,若開邦不斷發生佛教徒與穆斯林的族群衝突,導致大量羅興亞人死傷、逃離,超過10萬的羅興亞人更冒險出海,引發越戰結束後東南亞最大規模的海上難民潮。


羅興亞人(美聯社)


羅興亞人(美聯社)

緬甸共有130多個不同民族,1948年緬甸獨立後取消少數民族自治權,緬軍就與少數民族陷入長期內戰。8月底,緬甸新政府才召開與各方組織和談的「21世紀彬龍會議」(21st Century Panglong Conference),緬軍卻趁機對北部克欽邦(Kachin State)和撣邦(Shan State)武裝團體大肆掃蕩,11日克欽人民因此發起多場示威,要求政府盡快結束戰爭,不料若開邦也陷入混亂,對翁山蘇姬政府形成極大考驗。

2016/5/22

【東南亞】越南咖啡樹遇旱災

2016-05-22
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 工商時報 作者陳怡均 

越南面臨90年來最嚴重乾旱,導致大量咖啡樹枯死。當地咖啡協會預料,下個產季咖啡豆產量可能萎縮30%。

■Drought hurts coffee production in Vietnam.

咖啡市場最擔憂的事,可能即將成真!根據越南咖啡貿易協會指出,身為全球羅布斯塔(Robusta)咖啡豆最大產地的越南,由於面臨嚴重乾旱,產量可能銳減近3分之1

越南咖啡和可可協會主席梁文字(Luong Van Tu)表示,旱災導致近25萬英畝的咖啡樹枯死,咖啡豆產量在下個行銷年將萎縮最高30%。越南行銷年為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

梁文字指出,「中央高地的部分地區已開始略微下雨,但仍不夠,預料6月以前不會出現大面積的降雨。」

90年來最嚴重乾旱

越南面臨9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受創最深的地區即為中央高地,此處也是越南150萬英畝咖啡樹所在地。

在達樂省(Dak Lak)植植8.6英畝咖啡樹的農夫Nong Van Ky表示,「天氣一直很差,我的咖啡園面臨缺水之苦。乾旱讓這些咖啡樹很虛弱,樹葉都枯黃。咖啡樹今年的果子也變少。」

越南國營咖啡種植公司October Coffee-Cocoa One Member Ltd.副主任Mai Ky Van指出,很多咖啡樹都枯萎了,導致果實大量掉落。他說:「這些樹需要4次灌概,目前水量只夠2次。」

越南主要生產羅布斯塔咖啡豆,味道較苦,主要是即溶咖啡原料,但當地也種植單價較高的阿拉比卡咖啡樹。

全球咖啡豆主要產地-越南、巴西和印尼皆因乾旱所害,使得咖啡豆面臨供應問題,這也使得倫敦的洲際交易所集團(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ICE)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價格自今年2月以來已經大漲17%。交易員表示,倘若越南咖啡集團黯淡的預測成真,價格還會再攀高。

ICE Futures Europe交易的羅布斯塔咖啡豆7月期貨價在5月10日升抵6個月高點,報每公噸1,665美元。

不過並非所有市場人士皆抱持乾旱將對越南咖啡豆產業造成巨大衝擊的悲觀看法。一些新加坡貿易商的交易員預期,產量可能只會下滑5∼10%。並提及越南的溼季已準時開始,加上降雨情況若良好,就可望減緩乾旱。

聖嬰現象 印尼也受難

越南咖啡豆每年約在12月採收,大多的收成會在隔年1月∼6月期間出口。當地咖啡樹一般在4月開花,5月會生長小果實,意味咖啡樹的產出情況,現在才剛開始呈現。

其他羅布斯塔咖啡豆產國也可能面臨產量衰退的情況。例如全球第三大產國印尼,同樣受到聖嬰現象引發的乾旱影響。在此同時,巴西主要羅布斯塔產區長期的乾旱,預料也會限制本產季的收成,進而帶動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需求。

巴西是羅布斯塔咖啡第二大產國,同時該國阿拉比卡咖啡豆產量為全球之冠。由於政治危機導致巴西幣大幅貶值,帶動咖啡價格,促使農民積極將咖啡豆銷售至全球市場。

擁有越南咖啡交易商Tong Teik的RCMA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柯曼(Michael Coleman)認為,越南產量可能會下滑。

不過梁文字說,倘若突然氣候變得很潮溼,也不一定是好事。他指出,由於現在咖啡樹都在結果子,如果突然出現暴雨,可能會將果子打落。




2016/1/20

印度今年GDP估逾7% 冠全球


2016-01-20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今年表現最優十大經濟體 圖/經濟日報提供

全球景氣烏雲罩頂,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也欲振乏力,亞洲可望扮演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經濟學家看好印度成為全球今年唯一經濟成長突破7%的國家,越南緊追在後,成長率也逼近7%

彭博資訊的調查指出,展望2016經濟成長,後段班集中在拉丁美洲與歐洲,亞洲可望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中國、印度及印尼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超過17%,占全球總人口四成。分析師預測印度今年經濟成長7.5%。

印度總理莫迪藉減除官僚作風和並扶持製造業,希望打造一個較親商的環境。為鼓勵投資,印度央行去年也四度降息。

彭博調查顯示,越南今年經濟可望成長6.7%,增速與去年相同。受惠內需擴大與外國直接投資(FDI)增加,讓越南得以抵擋引發今年股、匯市賣壓的外部威脅。

越南共產黨本周進行權力交接,將選出新領導團隊,包括下任越共總書記,並為未來五年的經改與成長擘劃藍圖。越共社會經濟計畫草案指出,2016至2020年的年均經濟成長目標定在7%。

在經濟學家預測的20個今年表現最優經濟體中,愛爾蘭是唯一入榜的歐元區國家,分析師預測愛爾蘭經濟成長4.1%。在許多歐元國家經濟仍疲軟之際,愛爾蘭歷經多年的財政緊縮,今年經濟成長可望再度展現活力。

2016/1/8

TPP贏家越、日、馬,北美僅嘗甜頭


2016-01-08 
新聞來源:聯合報 編譯王麗娟/報導


世銀報告說,TPP對越南經濟成長幫助最大,美國獲益相對最小。圖為越南總書記阮富仲(左)去年在白宮會晤美總統歐巴馬(右)。 路透


華爾街日報報導,世界銀行針對去年十月達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公布第一份詳細研究報告,顯示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會是經濟成長和出口增加最明顯的最大受惠國,至於美國與其他北美國家則獲益較少。

加入TPP談判的十二國官員去年就掃除關稅和貿易障礙達成協議,也同意就藥品專利、勞力、環境標準制定統一的商業規定。TPP能否在美國國會過關與生效仍有變數,但若協定生效,越南會是最大受益國,世銀估計,二○三○年時,越南經濟可望因此額外增長約百分之十,越南的紡織和服裝業將以新優惠關稅進軍美國等重大市場。

TPP將讓日本出口在二○三○年時增百分之廿三,經濟也可望額外增長百分之二點七,馬來西亞也看好增長百分之八,相較未加入協定的區域其他國家如泰國、菲律賓、印尼,馬國的出口商將享有更大競爭優勢。

相較之下,TPP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經濟成長幫助較小,二○三○年時,美國經濟僅能因TPP額外增長百分之零點四,加國百分之一點二,墨國百分之一點四,因為這三國廿年前已締結北美自由貿易協議,開放門戶提高貿易。美國主要獲利將來自日本等國解除服務業與電子商務壁壘,預估美國出口可望額外增加百分之九點二,但美國勞工團體與部分經濟學家仍堅決反對TPP,堅稱美國出口增加的獲利,將因進口增加而抵銷,而進口提高只會導致美國部分製造業工作機會流失。

整體而言,TPP將讓會員國整體經濟增長百分之一點一。世銀的研究報告是以彼得森經濟研究院的模擬為基礎進行分析。

報告指出,區域內各國若不加入TPP將受害。泰國如果未加入,至二○三○年國內生產毛額將因此減少百分之零點九;已和美國簽署雙邊貿易協議的南韓也會受到輕微打擊,南韓企業目前在美國相對於日本企業享有的優勢將流失。南韓已表明願加入。

世銀報告的作者之一經濟學家法蘭西絲卡.歐索吉說,TPP將略微提升大陸出口,因為東南亞國家將採取步驟改善該區的貿易流動,大陸若不加入TPP,經濟成長只會受到很小的、「幾乎可忽略」的打擊。

歐索吉說,大陸對美出口不會與越南產生直接競爭關係,越南出口紡織品等至美國不會影響大陸在美市場。

大陸曾表示想加入TPP,經濟學家預期不會太快,因為大陸仍不願將許多敏感產業開放競爭。



圖/聯合報提供

2016/1/2

【東南亞】東協經濟體上路 內需看俏


2016-01-02 
新聞來源:聯合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東協經濟體(AEC)趕在2015年年底上路,雖然東協十國整合成單一大市場還有一段長路,但今年起貨物、資金和人才都會在十國境內自由流通,AEC未來15年更有望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投資法人指出,除了已到東協設廠的傳產業受惠,前往當地開拓食衣住行等內需商機的企業也值得留意。

看好東協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和消費市場,近年台商湧現東南亞設廠潮,其中儒鴻、聚陽、東隆興、豐泰和寶成等紡織及製鞋傳產業最受矚目,隨AEC成立有利貨物和資金快速流通,已布局廠商表現可望持續向上。

東協消費力正崛起,2015年東協六國來台採購電子通訊等產品成交金額達4,500萬美元,未來中產階級成長不可忽視,目前國內掛牌有F-其祥、六角、味王和凱撒衛等已在當地發展內需事業。

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表示,去年起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再度成為話題,使東協題材不斷發燒,雖然TPP還未正式通過,但外界預期明、後年TPP生效機率大,且東協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受惠區塊之一,未來若兩大協定通過,勢必推升概念股行情。

日盛上選基金經理人施生元指出,AEC有利紡織、汽車零組件和鞋材等傳產業,因為這類產業已有不少公司深入發展,隨2016年CES等消費電子活動和巴西奧運登場,可望帶動與無人車、電動車題材相關廠商,生產機能性織品和鞋品企業也充滿成長性;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今年也提高工資,各廠因應策略為焦點之一。

中經院分析,AEC如期成立,並加快RCEP談判腳步,顯示東協深化內部經濟整合和發展的企圖心。

由於東協人口紅利大,對外貿易依賴程度低,內需反而是該經濟體主要成長動力,估計當地中產階級在2010到2030年大幅成長,越南成長幅度40%、印尼將近30%,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介於10%到20%,未來經濟勢必續受關注。


地圖來源:http://www.caexpo.com/news/asean/

2015/12/27

【東南亞】越南經濟成長6.6% 5年來最快


2015-12-27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越南今年製造業成長9.4%,是支撐成長主因。 美聯社


越南今年經濟成長率突破6%,成長速度為五年來最快,工業擴張且外國直接投資額(FDI)創紀錄。這使得越南有望成為東南亞今年成長最強勁的國家之一。

越南統計總局26日公布,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6.68%,高於去年的5.98%以及官方設定的6.2%目標;預估明年經濟成長6.7%。

越南統計總局局長阮碧林表示,2015年的成長率「是五年時期的一大成就,而非單一年的努力結果」。

越南歷經房地產泡沫化,不良債務比率攀高至占17.5%的總體貸款,政府在此危機之下實施改革,2012年起,開始年年加速成長。

儘管許多亞洲國家今年深受中國經濟成長減緩衝擊,越南經濟卻展現韌性,部分是靠政府出手干預匯市。在中國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後,越南央行今年三度讓越南盾貶值以提振出口。

統計總局指出,越南今年出口成長8.1%,進口成長12%。不過出口增幅未達10%的目標,原因是出口品原油與咖啡的全球價格下跌。統計總局表示,今年製造業成長9.4%,營建業擴張10.8%,是支撐成長的主因。

外界認為越南是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12國中的最大贏家之一。這12國成員包括美、日與南韓等,涵蓋全球四成GDP。







2015/12/4

【東北亞】韓國國會通過與越南及紐西蘭自貿協定案


2015-12-01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記者姜遠珍首爾1日專電

南韓國會昨天下午召開全體會議,表決通過南韓與中國大陸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意案同時,也通過了南韓與越南、南韓與紐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意案。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南韓與越南、紐西蘭的貿易規模儘管不可與韓中貿易規模相提並論,但成長顯著,對南韓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據報導,今年,越南是南韓第4大出口市場,明年有望繼中國和美國之後,成為第3大出口市場。韓越FTA生效後,南韓中小企業對越南出口規模有望擴大。

南韓的出口主力產品—化粧品、時尚產品、家電、汽車等在關稅壁壘廢除後,有望在越南市場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大米、辣椒、洋蔥等南韓部分農副產品市場不會對越南開放,芒果等熱帶水果和大蒜、生薑等農產品市場會在未來10至15年內逐步開放。

紐西蘭的工業產品主要依靠進口,因此,與紐西蘭簽定FTA將有利於南韓擴大工業產品出口。根據這項協定,紐西蘭將對92%的南韓產品立即實施零關稅,7年內對全部產品撤銷關稅;南韓將對48.3%的紐西蘭產品立即實施零關稅,15年內對96.4%的產品撤銷關稅。

截至去年,南韓和紐西蘭的貿易額達32.6億美元,南韓對紐西蘭的出口商品有汽車、重型裝備、貨車,紐西蘭對南韓的出口商品有原材料、木材、乳製品、肉類等。


2015/11/24

【東南亞】史上最慘礦災…緬甸翡翠的詛咒



2015-11-24 
新聞來源:聯合報



緬甸北部克欽邦帕坎鎮的玉石礦區廿一日發生大規模山崩,造成超過百人死亡,廿三日中午為止,仍有百人以上失蹤。往礦洞深處鑽的緬甸人,只為尋找那「像夏天樹葉一樣綠」的翡翠,據估計,去年一年玉石產值就高達三百一十億美元。

「緬甸翡翠的詛咒」造成史上最嚴重的玉石礦災,但仍有人不畏危險,越挖越深,陷越深越難自拔。

一九九三年成立於英國倫敦的非政府組織「全球見證(Globe Witness)」統計,去年緬甸玉石產值高達三百一十億美元,推估過去十年緬甸玉石產值高達一千兩百億美元。

豐厚的報酬,讓礦商與緬甸政府不肖官員結合,再透過管道把上等翡翠銷往中國大陸地,副作用則留在緬甸。

反貪腐組織「全球見證」人員戴維斯去年十二月受訪時說,「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翡翠生意本該促進克欽邦、乃至全緬甸的和平發展」,但事實不然,「翡翠業仍讓同樣的精英階層受益,他們曾把這國家搞到癱瘓,現在他們成為和平與民主改革的最大威脅」。

緬甸自二○一一年起嘗試民主轉型,本月八日已完成近廿五年來最大型的一次中央、地方民意代表選舉,翁山蘇姬領導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橫掃過半民選議席,並可以組織織政府。

就算翁山蘇姬的政黨成立新政府,她和她領導的政黨也不得不面對因為豐富天然資源所帶來的「詛咒」。

克欽邦是上等玉石及硬木的主要產地,從英國殖民時期就有武裝部隊護衛他們認為屬於自己的土地,演變至今成為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他們甚至可以拘留未經通報就進入礦區的緬甸政府官員。

今年一月十四日緬甸克欽邦的交通運輸部長卡曼杜腦未經通報就進入這次礦坑崩塌地帕坎鎮,他一度遭拘留後被釋放,但隨同的三名警察被克欽獨立軍繼續扣留。

玉石帶來的利潤高到讓各方垂涎,緬甸政府始終無法與地方武力組織達成永久性停火協議的主因也在於此。

開採玉石需要大量人工,「台商網」數據指出,二○一三年緬甸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約八六九美元,若是能在礦坑挖到「寶」,就能一夜翻身。

為了能解除挖礦的疲勞,更多礦工使用毒品,大片礦坑荒地裡的男人使用最盛行的海洛因,且和別人共用針頭,以致於就算他們拿到挖礦的錢,也把這些注進了自己的靜脈,讓翡翠帶來的詛咒繼續在自己的血液中流動。


2015/11/23

【東南亞】RCEP今年底談成?


2015-11-23
新聞來源:聯合報


RCEP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英文縮寫,源起於2011年11月的東協峰會,由東協邀請中、日、韓、澳、紐、印度共同籌組「東協十加六」,透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的自由貿易協定。


十六國拚明年結束談判

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十六國領袖廿二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發布聲明,放棄原先設定的「今年底談成」目標,加速進程,「力爭」在明年結束談判。

RCEP由中國大陸主導,參與談判的國家還包括東南亞國協十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與印度。談判從二○一三年五月正式啟動,歷經十輪談判和四次經貿部長會議,原定今年底結束。

互惠、高品質為目標

十六國領袖藉著參加第廿七屆東協峰會之便,出席聯合聲明發布會。峰會東道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宣讀聲明說,十六國已解決貿易、服務與投資的市場進入方式議題,「不過,考慮到眼前面臨的挑戰與建設性參與的價值,這場談判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因此,參與談判的國家領袖同意讓談判繼續進行,並要求各自談判代表更加努力,在二○一六年談出互惠且高品質的協定」。

開放程度太大 印度反對

日本共同社報導,目前談判各方同意將百分之八十的產品取消關稅,並允許中國大陸和印度採取例外措施。不過,中新社報導,印度認為談判設定的市場開放程度太大,難以接受,日本卻希望擴大開放程度。

「把中國納入很重要」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報導,馬來西亞國際貿易與工業部部長幕斯達法說,上月談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讓RCEP參與談判國感受到壓力,「中國不是TPP成員國,因此RCEP各國覺得壓力很大,很想要有進展。把中國包括在大型貿易協定裡很重要。

東協領袖將在明年三月寮國的東協經濟部長會議上開會,討論RCEP的進展」。

RCEP參與談判國人口占全球一半,國內生產毛額與貿易額占全球將近三成。去年參與談判國互相之間的貿易額達十兆八千億美元,共吸引外資三千六百六十三億美元。

=========================================================
補充:

目前只參加RCEP談判、沒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國家有:中國大陸、南韓、印度、印尼、菲律賓、緬甸、泰國、柬埔寨與寮國。

如果RCEP能夠如期談成,亞太地區將會有RCEP與TPP兩種區域自貿協定。日本、澳洲、紐西蘭、新加坡、汶萊和馬來西亞、越南既是TPP成員國,又參與RCEP談判,就是為了分享美國和中國大陸發展帶來的機會。


【東南亞】高度差異化 「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協定」整合障礙大


2015-11-23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東協10國雖已簽署「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協定」,但事實上只是一項「進程」,未來在經貿、人才流動、外交等方面仍面臨諸多障礙及挑戰有待克服。

東協10國國旗
左到右--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東協無論在種族、語言、政治制度、宗教、經濟發展階段等層面,都呈現高度的多元化與差異化,可能成為整合上的障礙。

在貿易層面,仍面對許多政治敏感的問題,包括開放農產品、鋼鐵、汽車生產及其他受到保護的領域。東協區內貿易額僅占東協貿易總額的24%,遠低於歐盟的60%。

AEC距「單一市場」目標還相當遙遠。各國雖宣稱技術勞工可跨國自由流通,但實際上只有八類專業勞工可以流動,僅占就業總人數的1.5%。許多國家在法規上仍對人才引進設限。

各國間的服務業自由化也非常緩慢,排外項目及外資持股上限等規定都使跨國投資備受限制。

政府採購及國營企業獨占等高度敏感的問題,各國一直避免碰觸。

另外還存在諸多外交爭議,例如柬埔寨與越南間的邊界爭執,及印尼每年都因森林火災對其他國家造成霾害等。

其他障礙還包括貪腐、基礎建設不均,及交運與航運成本不等。

AEC雖是最具企圖心的經濟整合計畫,但落實的難處甚高。東協經濟事務首席顧問馬吉德指出,AEC「不是已經完成的文章,仍有許多工作要做。政府所宣布的成果,與民間部門的經驗之間,仍存在重大差距」。


五面向看東協十國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5/11/22

【東南亞】東亞峰會(東協10+8)、東協經濟共同體(AEC)


第10屆東亞峰會11月22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除了東協10國,中國、美國、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澳洲、紐西蘭等8國領導人都將出席。【東亞峰會的參與國:東協10 + 6  (=RCEP)  + 2(美國、俄羅斯)

東南亞經濟共同體今成立 年底上路

2015-11-22
新聞來源:聯合報

第廿七屆東南亞國協(ASEAN)峰會21日正式召開,東南亞十國領導人齊聚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這次峰會聚焦於正式啟動東南亞經濟共同體(AEC),歷經八年的整合努力終於有了結果。

經過一整天的討論後,東南亞十國領袖今(22)日將簽署共同聲明,宣布AEC將於12月31日正式上路。馬來西亞總理納吉表示,對於區域內超過六億三千萬的人民來說,即將到來的AEC代表著新的開始,這個統合後的實體,GDP總額高達二點五兆美元(八十一兆台幣),是不容忽視的全球性經濟力量。

東協此一整合雖然對於增加區域內經濟與政治整合帶來很大助益,但在AEC功能變得完備之前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東協國家已打破關稅壁壘且移除部分簽證限制,允許民眾赴他國從事醫療、工程以及觀光等八大類工作,但農業、鋼鐵、汽車等具高度政治敏感性的產業開放程度則不及格。過去十年,區域內貿易占東協全球貿易總額比率僅在百分之廿四左右,遠低於歐盟的百分之六十。

此外,其他障礙還有貪腐、基礎設施參差不齊、運輸成本不均等等。東南亞經濟前中段班與後段班間更存在著鴻溝。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國際關係教授陳思誠說:「舉例來說,若你要從一個國家轉往另一國,在邊界上雖無關稅,但一旦進入,你可能必須向某些東協國家內的部分人士行賄,以便繼續進行。這些『邊界後』的障礙是使整合過程減速的一大關鍵。」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東南亞國協(ASEAN)峰會21日登場,並將於22日宣布,正式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展現八年努力有成,將結合為幅員比歐盟和北美還大的多元經濟共同體。

東協十國高峰會21日在吉隆坡揭幕,東道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在開幕致詞時表示,東協國家擴大自由化,AEC也進一步整合,將使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在十年內成長7%。他表示,AEC「有必要實現以法令為據、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共同體,力求縮減發展差異」 。

經過一天的討論後,東協十國22日將宣布正式成立AEC,按進度在政治安定、經濟、社會文化等三個基礎上繼續整合,並將簽署「吉隆坡宣言」,規劃未來十年的藍圖。

不過,AEC在12月31日成為法律實體後,要能完全運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東協國家已拆除關稅壁壘,也解除多項簽證限制,開放區域內醫藥、工程、觀光等八個行業的就業。

但在政治較敏感的農業、鋼鐵、製造等行業仍未開放。東協近十年區域內貿易額只占整體的24%,遠低於歐盟的60%。

東協商業諮詢委員會主席馬吉德指出,官方公布的結果和民間業者遇到的實際情況頗有差異。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國際關係教授陳思誠舉例說,跨境貿易的確沒有關稅,「但一旦你入境,在若干東協國家就必須靠買通來擺平」。他說,這種「國界外」的障礙是拖延整合的一大障礙。

納吉21日也譴責「伊斯蘭國」(IS)是「邪惡」恐怖團體,穆斯林居多數的馬來西亞願意投入打擊IS的行列。不過,他提醒單靠軍事手段是不夠的,思想也需要對付。


東協經濟共同體今成立 歐巴馬順勢推TPP打造理想世界

2015-11-22
新聞來源:聯合晚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中)21日抵達吉隆坡的東亞峰會晚宴會場時,與擔任東道主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右)愉快握手。 圖/美聯社


東南亞國協(ASEAN)10個會員國領袖正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年度峰會,22日的重頭戲是,正式宣布成立東南亞經濟共同體(AEC)。

東協各國2002年首次提到成立AEC的願景,2007年展開具體規畫,目前已經使區域各國同蒙其利。

主持峰會的馬國總理納吉演說時表示,明顯的影響包括,區內各國的貿易關稅已經完全取消或接近於零,進而有助於降低商品價格;失業率降至3.3%;各國公民得以免簽前往其中九個國家旅遊,以及可在區內其他國家從事八大產業領域的工作,其中包括觀光。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納吉22日將共同出席一項集合18個亞太國家的更大型峰會,其中包括澳洲、汶萊、日本、紐西蘭、新加坡、越南與馬來西亞。這些國家也是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成員。

歐巴馬表示:「這是我們與各夥伴國家攜手為未來世代打造理想世界的最佳實例。」他又說,TPP不只是貿易協定,「它是對我們共同安全與普世人權的長遠投資…如果貿易運作順利,它有助於促進其他領域的進步」。
歐巴馬21日也針對恐怖主義升溫發表談話,表示伊斯蘭激進分子將無處可以藏身。納吉則表示,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是「新近出現的邪惡」組織,嚴重褻瀆伊斯蘭教,各國領導人必須共同以強有力的手段對抗。

歐巴馬結束演說後,參觀一所學校。該校的許多學童是來自緬甸的洛興雅穆斯林難民。他說,在美國,洛興雅兒童與其他兒童「沒有區別」。



2015/11/19

2015年APEC在菲律賓馬尼拉


APEC前夕 我再表達進TPP強烈意願

2015-11-19
新聞來源:聯合報


APEC馬尼拉年會領袖會議國宴,台灣代表蕭萬長(前排中)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前排左)比鄰而坐、相談甚歡。 圖/APEC中華台北媒體團提供

美國為首的十二個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會員國,昨天在亞太經合會領袖會議歡迎晚宴前夕,發表聯合聲明,共同表達希望二年內完成國內立法程序生效。我外交部傍晚也發表聲明,再次表達台灣加入TPP第二輪談判的強烈意願。

TPP是由美國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協議,美國總統歐巴馬周三下午抵達馬尼拉後,昨天早上先後會晤澳洲總理騰博(Malcolm Turnbull)與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在下午經濟領袖與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代表對話,歐巴馬卻是廿一個APEC會員國唯一缺席的領袖,傍晚旋即傳出TPP十二個會員國簽署TPP領袖宣言。

會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海峽時報訪問表示,TPP領袖在宣言中,共同表達希望能在二年內完成TPP國內立法程序;澳洲總理騰博則表示,TPP最大的挑戰在美國國會能否通過。

事實上,TPP一直是這次APEC年會最重要議題,歐巴馬昨天與艾奎諾見面時,艾奎諾主動表達菲國加入TPP意願,加上印尼總理先前訪美,也曾向歐巴馬表達加入意願,東協各國顯然都不希望被TPP排除在外。

外交部昨天也發表聲明,針對TPP十二國領袖簽署領袖宣言,台灣希望盡速爭取進入第二輪談判。

=========================================================

歐巴馬為APEC定調 安全議題超乎經濟

2015-11-19
新聞來源:世界日報

歐巴馬總統17日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出席亞太經合會議(APEC),可是他現身登上菲律賓海軍旗艦,卻凸顯出安全議題超乎經濟議題;而且他宣布計畫投下2億5000萬美元協助該地區各國強化海上能力。

中國力稱APEC一向只談經濟議題,今年亦不應例外。華爾街日報報導,但歐巴馬參訪由美國海岸巡防隊送給菲律賓海軍一艘快艇改裝為旗艦的「德爾畢拉爾號」號,卻代表對中方的挑戰。北京對幾乎整個南海主張具有主權,受到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抗議。

歐巴馬強調:「我們和盟國菲律賓有條約義務、堅強的防務承諾。我到此訪問即彰顯我們對本地區海域安全及航行自由有共同的承諾。」

歐巴馬宣示,美國將再送一艘研究船及另一艘快艇給菲律賓,協助菲方強化巡守海域的能力。美國海軍驅逐艦費茲傑羅號也出現在馬尼拉灣,彰顯南海在本周討論的重要性。

美國官員已說,他們打算向習近平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提起南海議題。

鑒於上周末巴黎發生恐襲,伊斯蘭國威脅加劇,南海局勢亦吃緊,安全議題成為經合峰會在常態的經貿討論之外相當重要的議題。

歐巴馬17日稍後也和澳洲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會面。反恐、跨太平洋夥伴協議,以及海上規則和航行,是他們討論的主題。歐巴馬已邀請滕博爾近期內到華府訪問。

滕博爾表示,美澳兩國在對付中東安全挑戰上有共同的目的和策略:「我們將繼續與美國及盟國並肩作戰,對抗這一類型的極端主義暴力以及這一類型的恐怖主義。」

菲律賓是全世界少數同時經歷過伊斯蘭主義及共產主義叛變的國家,為了APEC峰會特別調動3萬名警力加強保安。

2015/11/9

【東南亞】《緬甸大選》翁山蘇姬全民盟斬獲70%選票 執政黨承認敗選


2015-11-09
新聞來源:風傳媒

緬甸國會大選計票已告一段落,翁山蘇姬領導的最大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NLD)已獲得70%的選票,可望在國會中取得絕對多數。代表執政黨的軍方「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SDP)9日已承認敗選。


翁山蘇姬領導的全民盟在8日的國會大選中囊括70%選票,支持者歡欣鼓舞。(美聯社)

全民盟的發言人溫田(Win Htein)表示,在全國各地,全民盟分別獲得50%至80%的選票,在人口眾多、以緬族為主的中部地區獲得超過90%的選票。在南部的孟邦(Mon)、克倫邦(Kayin)取得65%的選票,但目前還有5個邦的開票尚未告一段落。

USDP代理主席、參選興實達(Hinthada)選區議員的泰烏(Htay Oo)說:「我們輸了,會找出落敗的原因。我們會毫無保留地接受(大選)結果。」泰烏也表示,最終結果尚未出爐。

全民盟指出,已準備好宣布勝選的好消息,但會等到選委會發布正式結果後再行動。

選委會在當地時間下午4點半開始陸續公布計票結果。目前,在498個由選舉產生的國會議席中,全民盟已拿下15席,當中有3位當選議員是女性,USDP則拿下1席。

翁山蘇姬稍早在全民盟總部前發表演說,她提醒選民,雖然大家預期全民盟會勝選,但應該低調以對,不要激怒軍方支持的、落敗的對手。翁山蘇姬說:「我得提醒大家,不要激怒落敗的候選人、讓他們感到不快。」

全民盟若拿下國會絕對多數,根據目前緬甸憲法規定,翁山蘇姬無法擔任總統。翁山蘇姬日前表示,勝選後她的地位將「凌駕總統」。

這次大選選出的議員將在2016年2月上任,預計2016年3月選出總統。國會選舉結束後,距離總統選舉尚有3個多月,專家認為,變數仍多,緬甸大選後可能將面臨緊張局勢。翁山蘇姬也說,從國會大選結束至新政府上台,中間的時間差距(約3個月)令人感到擔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9日表示,應緬方邀請,中國外交部亞洲事務特使孫國祥率團赴緬甸觀察大選,中方也願意根據緬方意願,繼續為大選工作提供積極協助。洪磊稱,中方對緬甸「如期舉行全國大選、順利完成投票工作」表示歡迎,「作為友好鄰邦,中方支持緬甸依法推進大選後各項政治議程,實現國家穩定和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