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新城
清代鳳山縣城原於康熙60年(西元1721年)設立於興隆莊的埤仔頭(今左營),但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被攻破,故在乾隆53年(1788年)將縣城遷往下埤頭街(今鳳山),成為政治和經濟中心,稱為鳳山新城,左營改稱舊城。之後雖有幾次遷城之議,但最後縣令仍於新城駐紮,形成一縣雙城的景象。
下埤頭街(今鳳山)在康熙58年(1719年)已是府城以南最大街市,店屋數百間,商賈輳集,原聚落在現今三民路L型高地上,緊臨柴頭埤(今已因都市化而消失),鳳山新城的城池因地形關係,呈現特殊心型城池。
照片拍攝時間:2015-07-12
左上方為鳳山舊城,位於現在的左營,舊名埤仔頭(隸屬興隆莊),指蓮池潭旁的聚落,為明鄭時期萬年縣重要的聚落之一。
右下方為鳳山新城,位於現在的鳳山,舊名下埤頭街,因聚落位於柴頭埤邊,原稱「埤頭」,但為了對應左營舊城的「埤仔頭街」,而稱「下埤頭街」。
|
今鳳山新城的景象 |
重塑當時的鳳山新城 |
日據時期的鳳山街老店舖 |
基督長老教會鳳山教會
同年4月11日遭遇埤頭迫害事件,禮拜堂被拆毀,7月30日重建中之的禮拜堂再遭破壞。1869年年1月31日由李庥牧師重設本禮拜堂,同年5月由李庥牧師舉行第一次聖禮典,1901年開設主日學,因教勢逐漸進展,場所愈感狹隘,乃至1913年購買現在禮拜堂建築用地,1914年8月興建新禮拜堂,1915年2月26日舉行獻堂典禮。
至今鳳山基督長老教會已近150年的歷史,中間其實也經過多次整修重建,才有現今的風貌。
照片拍攝時間:2015-07-12
尖塔、拱門、彩繪玻璃窗為基督教的教堂形式 |
「焚而不燬 」是全世界改革宗教會和長老教會的共同標誌,源自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三章摩西蒙上帝呼召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所看見的一個異象:荊棘被火焚燒卻沒有焚燬。 |
↓ 鳳山縣城的平朔門即是「北門」,位於基督長老教會鳳山教會門前。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鳳山教會。http://www.fspc.org.tw/
鳳儀書院內的解說牌。
哇好美的教堂
回覆刪除以前外族的侵擾雖然會對當地文化造成破壞
但外族留下的文化卻也成為當地獨一無二的文物
世界上有很多很美麗的建築 但很多都因戰火和天然災害而損害
如果任何一個不見了 真的會覺得很可惜 因為每個都很有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