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24

【西亞】土耳其現場-敘利亞難民,從「客人」到「包袱」


2015-09-23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圖/歐新社


這幾周因為敘利亞小男童亞藍(Alan Kurdi)的新聞,國際社會開始正視敘利亞的難民問題。德國總理梅克爾登高一呼,歡迎敘利亞難民的大門一開,贏得了國際讚賞,但其實早在敘利亞內戰開始時,土耳其就不斷接受前來尋求庇護的敘利亞人民。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 Refugee Agency)2014年的資料顯示,至2014年為止,共約有三百萬人逃出敘利亞,其中高達一百萬湧入土耳其。從那時開始土耳其政府就不斷向聯合國公開喊話,希望能幫忙舒緩土耳其的難民壓力。然而隨情勢惡化,聯合國援助始終跟不上難民移入土耳其的速度。

敘利亞內戰自2011年開始已持續了四年;在內戰初期,土耳其政府及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戰爭會在短時間內結束,總理阿薩德的退位指日可待。所以在一開始,土耳其人敞開雙手擁抱敘利亞難民,認為同是穆斯林,應該在危難時互相幫助。但隨著敘利亞的情勢僵持惡化,到土耳其尋求庇護的難民人數直線上升,在土耳其各大城市,處處可見敘利亞家庭在路邊乞討。曾幾何時,敘利亞人從「土耳其的客人」變成了「土耳其的包袱」。

根據土耳其分別在1951年與1967年簽訂的「難民地位公約」及「難民地位議定書」,土耳其只能給予從歐洲國家來的人民「難民資格」」(註1),因此敘利亞人民只能獲得「尋求庇護者」的身份,並由聯合國難民署協助送至第三國。雖然敘利亞人民不具法定難民資格,但根據土耳其於1994年通過的「難民與尋求庇護者條例」,凡擁有「尋求庇護者」資格的外國人,亦同時享有「暫時保護」(Geçici Koruma)權利,保障其在土耳其的居留權,直至被第三國所接受。簡而言之,土耳其不會強制將敘利亞人遣送回國。

2014年伊斯蘭國崛起,敘利亞情勢變得更加不穩定,滯留在土耳其的敘利亞人不斷增加。過去土耳其自認只是敘利亞難民前往歐洲的中繼站,並無完善難民法規,但隨著時間過去,土耳其政府開始正視境內敘利亞人的人權。2013年「外國人與國際保護法」通過(隔年四月生效),給予敘利亞人民教育權、工作權、健康照料與社會福利等「難民資格」下才享有的權益。

雖然有法律規範,但面對如此龐大的難民人數,土耳其政府仍顯得束手無策。截至2015年為止,土耳其政府在敘利亞難民身上花費達45億美元,在境內設有27座難民營,共收留約二十五萬九千人。但除此之外,仍有一百七十萬敘利亞難民,在土耳其各大省分艱困求生。(註2)

回不去的難民,可能成為土耳其的新國民嗎?如何讓兩百萬的敘利亞人,和諧融入當地社會,已成為土耳其重要的內政問題。

敘利亞難民帶給土耳其的第一個考驗就是「財政」。根據「外國人與國際保護法」的規定,土耳其需提供醫療照顧。如此龐大難民人數的醫療開銷,成為土國肩上沉重的負擔。其次,大量難民移入雖提供充沛的勞動力,但也衝擊土耳其就業市場;低階勞動的工資下降,導致本地人口失業率提高。

文化方面,雖然敘利亞人與土耳其人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但阿拉伯與土耳其文化畢竟不同,彼此語言也有差異,不免仍造成土、敘兩國人民的衝突摩擦。為了減少誤會,「教育」成為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政策中最棘手一項。

土耳其針對給敘利亞難民提供的教育措施,包括免費的土耳其文學習課程、免試入學、高等教育獎學金等等。住在難民營裡的敘國孩童,可以直接在營區附設的學校上課;而難民營外的孩子,則可向各省教育局或暫時教育中心申請入學。

教育政策的實施對象不只是敘利亞難民,也包括土耳其國人。土耳其負責難民事務的「災害與緊急情況管理局」(Afet ve Acil Durum Yönetimi Başkanlığı)曾製作過敘利亞難民紀錄片,希望土耳其人能瞭解難民的成因與難處。其目的,是希望降低社會對於難民的反感。

這種種設計雖然立意良好,但執行上依然效果不彰。大部分的敘利亞人選擇離開難民營,前往大城市,藉由乞討或是從事非法工作賺取去歐洲的旅費。對他們來說,不論戰爭結束與否,土耳其都只是個跳板。


今年9月15日,數千名敘利亞難民企圖徒步穿越土希邊境,前往德國。圖/歐新社


除了土耳其之外,敘利亞鄰近國家中設有難民營的,只有約旦與伊拉克。與這兩國相比,土耳其所興建的難民營,不論設備或是環境都相當良好。聯合國現任秘書長潘基文、前任秘書長安南、德國聯邦總統高克與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都曾先後訪問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營,並對土耳其如此大方照顧敘利亞難民表示肯定。但不論是聯合國還是歐盟,在減輕土耳其的難民壓力上,都顯得消極被動。土耳其為敘利亞難民所花費的四十五億美元當中,聯合國給的金援補助不到一半。

今年年初,從聯合國決定提供五千個「難民資格」名額,讓土耳其境部分敘利亞人得以移民到第三國,但附帶條件是,聯合國只接受擁有高學歷的申請者。就在敘利亞小男孩事件發生前不久,德國才要求土耳其興建一座更大的難民營,讓歐洲國家可以從其中,挑選符合資格的敘利亞人,協助移民。對歐盟而言,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正好可作為減緩難民潮的「緩衝區」。

敘利亞小男孩事件,讓難民的野火徹底燒進歐洲。龐大的輿論壓力,迫使歐洲更積極地面對難民問題,土耳其的負擔也可望減輕。然而不論歐盟的態度為何,難民已成土耳其的內政問題,其站在與難民接觸的第一線上。如何將這批「客人」從負擔轉換成優勢,則考驗著政府的能力。


備註

註1:
1951年所簽訂的難民地位公約是為了二次大戰中歐洲區的難民所制定的,因此難民的地理範圍定義為歐洲地區,時間範圍則是1951年以前。1967年的難民地位議定書取消了對難民的地理及時間限制,改由各國自行執行。註2:參考資料:Hurriyet(2015.06.15):來源。



Q:西亞有哪些國家並不屬於「阿拉伯」國家?



6 則留言:

  1. 土耳其大方無私的提供敘利亞難民協助實在是解決國際問題上的ㄧ大貢獻。提供教育、醫療及住所雖然可以暫時減緩難民問題,卻也給土耳其造成財政上的困難。標榜著『共同體』的歐盟此刻卻不提供有效的幫助,如果難民持續增加恐怕土耳其也支撐不住,難民問題將更加嚴重。

    回覆刪除
  2. A: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以色列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
    敘利亞的難民潮造成在鄰近國家的土而其產生了很多問題,聯合國雖然想要處理好難民的事,卻在減輕土耳其的難民壓力上,顯得消極,希望敘利亞的戰爭可以趕快結束(peace)
    20228

    回覆刪除
  3. 對於難民來說,到如德、法等大國家才是其真正所期望的。土耳其完善其對於難民的種種制度,可能不只是要好好的安置難民潮,還有讓國際觀感更佳的利益,讓歐盟對其好感度上升,其加入歐盟的一天就越來越近。

    回覆刪除
  4. 難民真的很可憐,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無處可去,也沒有人能夠提供完善的幫助,只能像個皮球一樣不停的被踢來踢去,我想他們真正想去的大概也只有自己的家吧,但他們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家園被摧毀,還要冒著風險,坐上骯髒的船隻,被虐待,或甚至死亡。希望最後他們能找能能夠收留他們的地方

    回覆刪除
  5. 人們的口中總是說要關懷難民,幫助難民,但又有誰實際付出行動?雖然這波難民潮可能會對土耳其帶來很大的影響,但他們卻仍然有在為敘利亞的難民著想,這點我很佩服。

    回覆刪除
  6. 伊朗(波斯).阿富汗.土耳其.以色列(猶太人).賽普勒斯(北-土耳其)
    (南-希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