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美中貿易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中貿易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8/29

繞半個地球…亞馬遜雨林大火 為何元凶竟是中美貿戰

2019-08-29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https://tw.news.yahoo.com/%E7%B9%9E%E5%8D%8A%E5%80%8B%E5%9C%B0%E7%90%83-%E4%BA%9E%E9%A6%AC%E9%81%9C%E9%9B%A8%E6%9E%97%E5%A4%A7%E7%81%AB-%E7%82%BA%E4%BD%95%E5%85%83%E5%87%B6%E7%AB%9F%E6%98%AF%E4%B8%AD%E7%BE%8E%E8%B2%BF%E6%88%B0-070855805.html


自去年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掀起貿易戰以來,大豆一直是雙方攻防焦點,而中國為反制川普加稅,正使用巴西大豆取代美國大豆,但全球大豆最大買主的這項舉動,卻可能讓目前面臨野火浩劫的亞馬遜雨林成為貿易戰最大受害者。

從一場「大豆戰爭」開始

彭博資訊報導,目前燒毀巴西亞馬遜雨林的大火,看似跟美中貿易戰中的緊張外交關係毫不相干,但事實上,兩者相關性比想像中還高,因凍結美國大豆每年3000萬噸至4000萬噸採購量,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報復行為之一,而這讓中國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巴西大豆來填補需求缺口。中國在4月為止的一年裡,進口了7100萬噸的巴西大豆,相當於中國2014年從全球進口大豆的數量。

中國的龐大需求帶動了巴西農業投資熱潮,Nutrien跟Mosec等主要農產企業利用北京希望擺脫對美糧食供應依賴跟分散進口來源的願望,紛紛把重心轉移至南美洲。

畜牧業被迫走向雨林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應該會對亞馬遜產生直接影響。數巴西大豆種植於亞馬遜雨林南部和東部被稱為「塞拉多」的廣大熱帶草原,而農業投資集中於將塞拉多內目前用來放牧的土地,改成種植大豆等作物。

上述作法讓耕地大範圍擴張,看似不會影響亞馬遜雨林。然而,即使是巴西,土地也是有限的,過去十年巴西耕地的大部分擴張似乎都犧牲了再生森林,而再生森林又往往不像亞馬遜這樣的原生森林受到保護。今年的野火,則可被視為因為耕地從塞拉多被趕走的牧場業者,想在亞馬遜剛被燒毀的雨林地區尋找新牧場

自稱「電鋸隊長」的總統

這個情形特別讓人感到沮喪,因近幾年保育活動似乎已開始收到成效,且即便再生林地持續遭到砍伐,巴西原生森林的砍伐在過去十年幾乎停止。不過,巴西總統波索納洛卻承諾將更積極開發亞馬遜,完全蔑視環境問題,甚至開玩笑地稱自己為「電鋸隊長」。

即便砍伐活動遠離了亞馬遜,改變土地用途也會對大氣有破壞性影響。巴西塞拉多牧場內的森林相當密集,要把這些林地轉變成栽種作物,就必須將有碳封存功能的樹幹連根拔除,這也是此過程昂貴且高難度的原因之一。此外,放牧用的牧地能有效將大氣中的碳鎖在土壤中,每年都要耕耘的耕地卻無相同功用。

森林火災1年增加84%

巴西森林火災在過去一年增加了84%,火勢之強很可能是乾旱所造成,但火災數量增加幾乎肯定是由於人為活動。這些森林火災逾半發生在亞馬遜雨林,另有3成在塞拉多,其餘大多數發生在大西洋沿岸的森林。

當前形勢的危險在於中國對大豆的需求,恐破壞近來停止砍伐森林的進展。經過20年談判,歐盟在6月跟南美洲巴西等主要大國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達成貿易協議,但巴西總統波索納洛對亞馬遜災情的冷漠態度,對必須批准協議的歐洲各國政府來說是個絆腳石。巴西農企業已開始遊說波索納洛政府採取更大行動阻止森林砍伐,因為擔心他的對抗立場恐危及和歐盟的貿易協議並損害出口。

袖手旁觀的貿易夥伴

另一方面,中國往往是個袖手旁觀的貿易夥伴,對糧食安全的長期擔憂意味北京一直積極拉攏巴西。中國手上豐富的外匯,可能讓波索納洛忽視巴西企業要他保護林地的要求,依照自己的直覺行事。

這將是當前貿易戰所產生的悲慘及意料外結果。川普政府留下的最糟糕氣候遺產很可能不是來自能源政策,而是來自貿易。



2019/8/11

【美中貿易戰】 全球進出口大洗牌 美國大豆農另尋出路轉銷歐洲

2019-08-11
新聞來源:上報、YAHOO奇摩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4%B8%AD%E8%B2%BF%E6%98%93%E6%88%B0-%E5%85%A8%E7%90%83%E9%80%B2%E5%87%BA%E5%8F%A3%E5%A4%A7%E6%B4%97%E7%89%8C-%E7%BE%8E%E5%9C%8B%E5%A4%A7%E8%B1%86%E8%BE%B2%E5%8F%A6%E5%B0%8B%E5%87%BA%E8%B7%AF%E8%BD%89%E9%8A%B7%E6%AD%90%E6%B4%B2-230100466.html


大豆是中美貿易戰的關鍵貨物。雙方貿易衝突持續升高之際,中國5日宣布停止採購美國農產品,報復川普政府再加徵關稅。但美國豆農協會則認為,若少了美國,根本無法有足夠供給滿足中國的大豆需求,因此中方強硬立場並不可行。

大豆被認為是美國最有經濟價值的出口農產品。《雅虎財經》報導,美國豆農、明尼蘇達大豆種植者協會的祕書強森(Darin Johnson)表示,巴西身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根本沒辦法獨立生產足夠大豆,來滿足中國膨脹的中產階級的需求。

在過去1年之中,因為貿易戰關係,中國轉向巴西、阿根廷等國採購大豆。強森認為,中國沒辦法消除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世界上根本沒有足夠的大豆來滿足中國。

中國中產階級膨脹 大豆需求提高

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巴西無法獨立生產足夠的大豆來滿足中國膨脹的中產階級需求。在過去一年中,隨著中美貿易戰持續,中國已轉向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生產國,這些國家預計將在下一個銷售年度增加出口。報導指出,美國各農業貿易組織代表認為,這種情況是站不住腳的。

北卡羅來納州大豆協會首席執行官瓦格納(Owen Wagner)說,「事實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第二大大豆出口國(僅次於巴西),全球需要美國農產品」

瓦格納認為,即使北京政府對美國大豆徵收報復性關稅,中方在這場貿易戰中能取得的「成就」基本上就是促使美國的大豆促銷,但它們無法有效消除對美國大豆的需求。

瓦格納表示,另一個原因是中方進一步針對美國大豆生產商進行報復的能力正在減弱。因為中國進口美國大豆在2018年下降多達98%,幾乎觸底,已無報復能力。

瓦格納還表示,中方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使得美國豆農尋求替代市場,讓全球貿易活動重新洗牌。他說,確實看到美國增加對歐洲和墨西哥的出口量,「他們(歐洲)在過去一年中(進口了)接近1000萬噸(美國大豆),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從未見過的水準。」

瓦格納認為,目前中國可以靈活地大幅削減美國大豆進口量的一個主要因素是該國對生豬飼料的需求低迷。生豬飼料是用豆粕生產的。非洲豬瘟的爆發預計會使中國的豬群到2019年末減少50%,代表畜牧業將減少對豆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