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美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9/14

阿拉斯加最熱夏季 北美淨土成氣候暖化最前線

2019-09-13
新聞來源:TVBS新聞網
https://tw.news.yahoo.com/%E9%98%BF%E6%8B%89%E6%96%AF%E5%8A%A0%E6%9C%80%E7%86%B1%E5%A4%8F%E5%AD%A3-%E5%8C%97%E7%BE%8E%E6%B7%A8%E5%9C%9F%E6%88%90%E6%B0%A3%E5%80%99%E6%9A%96%E5%8C%96%E6%9C%80%E5%89%8D%E7%B7%9A-140617082.html


號稱「北美最後一片淨土」的阿拉斯加,今年迎來史上最熱夏季,出現高達攝氏32度的高溫,野火更是延燒2個月不熄,氣候暖化不但讓阿拉斯加冰河迅速消失,當地的自然生態與經濟,都受到嚴重威脅。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更多


美國最北之州阿拉斯加,今年迎來史上最熱夏季,不僅記錄到攝氏32度的破紀錄高溫,熱浪更讓森林大火大肆蔓延。

民眾:「這太誇張了。」

往年到了八月,雨水就會澆熄野火,今年氣候異常乾熱,讓阿拉斯加的天鵝湖野火,連續燒了兩個月。

科學家:「看實際的觀察數據,2019年霧濛濛的時間,比其他季多達兩倍,幾乎等於其他幾年的總和。」

阿拉斯加引以為傲的冰河美景,也正面臨消失危機。

研究顯示從1960年代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最大的主因,來自阿拉斯加冰河融化,融冰量比格陵蘭、南極洲、及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多。

科學家vs.記者:「這整片湖,1950年代早期這裡根本沒有湖,真的沒錯,冰層一直覆蓋到,湖最遠端那一邊。」

改變的不只是阿拉斯加,全球各地都免不了受到影響。

記者:「當這些水分子進入海洋,流到世界上其他地方,這就不再只是阿拉斯加地貌改變的故事,也是邁阿密的故事,是查爾斯頓舊金山灣的故事。」

科學家:「一旦這些冰都融化了,流入大海,只要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水都不會回到這裡了。」

還有一眼看去,不會立刻察覺到的改變,例如:氣溫上升讓新種類的蝨子,北移出現在阿拉斯加,帶來新的疾病,科學家還發現,北極圈內的胡蜂螫人案例,過去五年來增加了百分之60。

科學家:「現在蜂后儘管在積雪下,沒有經歷酷寒,都能存活下來,蜂后越多蜂群就越多,蜂群越多胡蜂數量就越多。」

還有阿拉斯加的經濟支柱,鮭魚,因為許多溪流水溫升高,變得不適合河鮭魚產卵繁殖。

科學家:「這個夏季的氣溫,原本預計2069年才會出現,真的溫度升高的程度,比我們原先估計的超前了50年,那確實是很大的警報。」

海面下的生態,也悄悄在改變。

科學家vs.記者:「我們在監測有害的藻華,他們在檢查水中有害藻類,產生的毒物樣本,因為氣溫較暖,藻類跑到更北邊來生長,可能速度也更快,這裡的居民也很擔憂,因為事關食物安全。」

阿拉斯加號稱北美最後一片淨土,隨著日漸暖化的氣候,原本豐富和諧的自然生態,會面臨什麼樣的危機沒人敢說。




頁岩油產量暴增 美國超越沙國躍居最大產油國

2019-09-13
新聞來源:路透社 中文新聞 

(路透倫敦12日電)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天表示,全球原油需求受到經濟疲弱拖累,但美國短暫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供應豐沛帶來較低價格也刺激石油消費。

國際能源總署在月度報告中指出:「目前的油價比一年前低約20%,這將對消費者有利。」

頁岩油產量遽增,讓美國於6月暫時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原油出口量突破每日300萬桶。

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全球原油需求成長預料將會持續受到抑制,主要是受到美中貿易緊張衝擊以及經濟走疲影響。中央社(翻譯)




2019/8/17

川普肖想買格陵蘭 遭嘲諷

2019-08-17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3993889?from=udn-relatednews_ch2


美國總統川普傳出多次私下向顧問表示想買下全球最大島嶼格陵蘭,但丹麥政治人物對此想法嗤之以鼻,16日還輪番嘲諷。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房地產大亨出身的美國總統川普,起心動念想購買丹麥屬地格陵蘭已經有一陣子,有時候顯得非常認真,有時則不以為意,但他確實常常把格陵蘭掛在嘴邊。




消息人士指出,川普曾在開會、晚餐或閒談時,頻頻詢問顧問美國否能買下終年覆蓋在冰雪之下的格陵蘭;他興致勃勃地聆聽大家討論格陵蘭蘊含的豐富資源和地理重要性,也詢問顧問能否採納這項意見。

華爾街日報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川普去年春天在某場晚宴提到,有人告訴他丹麥在援助格陵蘭上有財務困難,建議他可以考慮買下,他問在場人的意見。這位人士認為,與其說川普的提問是認真的,倒不如說他是要表達:「我權力大到可以買下一個國家」。

不過,丹麥前總理拉斯穆森率先在推特開砲,「這一定是愚人節笑話,完全不合時宜」。丹麥人民黨外交事務部發言人伊佩爾森也說,「若他認真考慮這件事,最後只會證明他一定是瘋了」。

丹麥第二大黨因紐特人共同體(IA)議員拉爾森認為,「比起美國,我很確定多數格陵蘭的居民長期來看寧願與丹麥建立關係」。

川普預計9月造訪丹麥,這是他任內首次出訪丹麥,但與買下格陵蘭島應該無關。

格陵蘭島位於北大西洋和北極海中間,人口約5.6萬人,面積則有210多萬平方公里,但80%被冰雪覆蓋,仰賴丹麥的經濟支持。由於格陵蘭具有戰略地位和豐富礦產,目前愈來愈受中俄美等全球超級強權關注。
丹麥和美國間的防禦條約可追溯至1951年,該條約賦予美軍在北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的權力。


2019/8/11

【美中貿易戰】 全球進出口大洗牌 美國大豆農另尋出路轉銷歐洲

2019-08-11
新聞來源:上報、YAHOO奇摩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4%B8%AD%E8%B2%BF%E6%98%93%E6%88%B0-%E5%85%A8%E7%90%83%E9%80%B2%E5%87%BA%E5%8F%A3%E5%A4%A7%E6%B4%97%E7%89%8C-%E7%BE%8E%E5%9C%8B%E5%A4%A7%E8%B1%86%E8%BE%B2%E5%8F%A6%E5%B0%8B%E5%87%BA%E8%B7%AF%E8%BD%89%E9%8A%B7%E6%AD%90%E6%B4%B2-230100466.html


大豆是中美貿易戰的關鍵貨物。雙方貿易衝突持續升高之際,中國5日宣布停止採購美國農產品,報復川普政府再加徵關稅。但美國豆農協會則認為,若少了美國,根本無法有足夠供給滿足中國的大豆需求,因此中方強硬立場並不可行。

大豆被認為是美國最有經濟價值的出口農產品。《雅虎財經》報導,美國豆農、明尼蘇達大豆種植者協會的祕書強森(Darin Johnson)表示,巴西身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根本沒辦法獨立生產足夠大豆,來滿足中國膨脹的中產階級的需求。

在過去1年之中,因為貿易戰關係,中國轉向巴西、阿根廷等國採購大豆。強森認為,中國沒辦法消除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世界上根本沒有足夠的大豆來滿足中國。

中國中產階級膨脹 大豆需求提高

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巴西無法獨立生產足夠的大豆來滿足中國膨脹的中產階級需求。在過去一年中,隨著中美貿易戰持續,中國已轉向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生產國,這些國家預計將在下一個銷售年度增加出口。報導指出,美國各農業貿易組織代表認為,這種情況是站不住腳的。

北卡羅來納州大豆協會首席執行官瓦格納(Owen Wagner)說,「事實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第二大大豆出口國(僅次於巴西),全球需要美國農產品」

瓦格納認為,即使北京政府對美國大豆徵收報復性關稅,中方在這場貿易戰中能取得的「成就」基本上就是促使美國的大豆促銷,但它們無法有效消除對美國大豆的需求。

瓦格納表示,另一個原因是中方進一步針對美國大豆生產商進行報復的能力正在減弱。因為中國進口美國大豆在2018年下降多達98%,幾乎觸底,已無報復能力。

瓦格納還表示,中方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使得美國豆農尋求替代市場,讓全球貿易活動重新洗牌。他說,確實看到美國增加對歐洲和墨西哥的出口量,「他們(歐洲)在過去一年中(進口了)接近1000萬噸(美國大豆),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從未見過的水準。」

瓦格納認為,目前中國可以靈活地大幅削減美國大豆進口量的一個主要因素是該國對生豬飼料的需求低迷。生豬飼料是用豆粕生產的。非洲豬瘟的爆發預計會使中國的豬群到2019年末減少50%,代表畜牧業將減少對豆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