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4

澳洲世遺「烏魯魯巨岩」對遊客封山兩年 原住民聖山恢復「土地尊嚴」

2017-11-02
新聞來源:風傳媒


位於澳洲中部的烏魯魯巨岩一直都是熱門觀光景點之一,少數遊客會攀上巨岩,此舉與當地原住民阿南古族的信念相悖。(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澳洲知名世界遺產「烏魯魯巨岩」(Uluru)是世界上第一大的「獨塊岩體」,富含氧化鐵的紅色外觀每年吸引大量旅客拜訪。然而這座巨岩的傳統守護者原住民阿南古族(Anangu),其實並不樂見人們任意攀上信仰中的神聖土地,不願聖地成為遊客的「遊樂場」。其所在的「烏魯魯-卡塔楚塔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於1日投票決定,最快自2019年10月起,禁止攀登烏魯魯巨岩。

告示奉勸尊重文化 卻遭遊客忽視

「烏魯魯─卡塔楚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在1981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園區內包含烏魯魯和卡塔丘塔兩座巨岩,矗立於灌木叢生的荒漠景觀中。對阿南古族來說,這古老地貌是他們的祖先在創世之初所造,而守護這片神聖土地便成為族人的神聖使命。

烏魯魯岩舊名「艾爾斯岩」(Ayers Rock),「Uluru」為原住民語,意思很簡單,「它 」。烏魯魯岩最高點雖然只有海拔863公尺,但景觀壯麗,一直是澳洲熱門觀光景點,自1930年代起就出現登山客的足跡,並於1966年釘上攀登繩索。這片土地的原始擁有者阿南古人一直都對攀登活動持反對態度,但他們的意見也被政府忽略。直到1985年,阿南古族終於拿回土地的管理權,與國家公園管理局共同管理。國家公園制定的遊客守則也納入阿南古族的古老律法,包括稟持崇敬自然的態度。國家公園也與阿南古人合作,盡力復興當地原住民文化,聘雇阿南古人作為解說員、帶領遊客徒步旅行,介紹當地的動植物與神話等等。

澳洲媒體指出,阿南古人不會登上烏魯魯岩,一直以來也要求遊客不要攀爬,遊客守則中明確寫道:「烏魯魯對我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精神象徵,希望你們作為這片土地的客人,能夠選擇尊重我們的法律和文化,不去攀爬」。巨岩底部也有告示牌呼籲尊重原住民文化,請遊客切勿攀登。然而仍有少數遊客選擇忽略告示。根據管理局,這些遊客經常說:「烏魯魯岩跟其他山一樣」、「告示上的資訊是錯的」、「我們如尊重富士山一樣尊重烏魯魯,對山抱持著崇敬的心態」。

告示牌上同時也警告遊客攀登的危險性,奉勸遊客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不要輕易登上烏魯魯。1950年起,已知至少有36人意外死於登山途中,2004年至2009年間也有多達74起的救援行動。共同管理園區的阿南古人同樣背負照顧遊客的責任,攀登活動頻傳意外也讓他們備感壓力。
阿南古人長期持異議卻被忽略

數十年以來,阿南古人都承受著外界希望開放攀登的壓力。身為阿南古族的管理委員會主席威爾森(Sammy Wilson)表示:「觀光業及政府的人要求我們開放這項活動,但這片土地不該受制於他們的法律。⋯⋯這裡不是遊樂場或迪士尼樂園,我們歡迎遊客到訪,也不抵制觀光業,但這項活動應該被禁止」。目前當地有超過150個活動項目,但只有少數旅遊業者是原住民。

該公園2010年發布的十年管理計畫中,曾表示如果烏魯魯岩「攀登人數下滑為到訪人數的20%」,就會著手計畫禁止攀登。當時統計約38%遊客會登上烏魯魯頂端,比1990年代超過75%的比例少很多,而2015年統計,攀登人數只剩下16.5%,但管理局並未立即投票通過。

神聖土地重獲尊嚴

也經營當地旅遊行程的威爾森主席說,遊客不用擔心攀登活動消失後沒有其他好玩的活動:「這裡仍擁有許多富有文化意涵的地方可供參觀。⋯⋯旅客可以跟阿南古族一起體驗族人的故居,深刻體會到文化的內涵」。

阿南古人拿回土地所有權34年後,公園管理局終於宣布,將於2019年10月禁止攀登烏魯魯岩,將土地尊嚴還給阿南古人。威爾森說道:「不管是不是阿南古人,大家都應該對這項決定感到驕傲,終於體認到封閉攀登步道是正確的決定」。

代表澳洲中部原住民的澳洲中部土地委員會(The Central Land Council)也肯定此決定,稱讚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在「矯正歷史性的錯誤」。






倫敦標準晚報 介紹必去台灣10大理由

2017-1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3日專電)「倫敦標準晚報」今天報導「為何要去台灣的10大理由」,除了夜市、珍珠奶茶等,還有24小時營業的釣蝦場,讓遊客有吃又有得玩。

「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是倫敦著名老字號晚報,近年改為在地鐵站免費發送。

「倫敦標準晚報」網路版今天刊出文章,由蘇活區台灣餐廳「許儒華苑」,也是知名刈包店BAO創辦人張爾宬、鍾承達及鍾慧婷撰文介紹台灣迷人之處。

文中列舉必去台灣的第一大理由,就是夜市及街頭小吃。文中表示,光是在台北市就有超過10個夜市,且各有各的特色。老饕愛去的寧夏夜市裡有一攤「劉芋仔」,招牌是包裹香濃鹹蛋黃的蛋黃芋餅,還有豆花、蚵仔煎及滷肉飯,都是不可錯過的美味。

第二項理由是牛肉麵。文中表示,牛肉麵是台灣的國民美食,台北市每年舉辦牛肉麵節,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店。文中也推薦倫敦人到林東芳牛肉麵嚐鮮。

第三項理由則是建築。台北市有著名的台北101大樓,也有總統府和圓山大飯店等歷史悠久的建物,融合現代及傳統之美。

第四項理由是大稻埕,前往古老街區大稻埕,以及販賣乾貨及中藥的迪化街,可以體驗老台北風光。

第五項理由是傳統早餐。一碗豆漿配上油條,是傳統的中式早餐,而其中的名店要屬「阜杭豆漿」。文中推薦遊客,可以在第一天飛抵台灣、還有時差睡不著時,早早去排隊,否則可是得在人龍當中排隊許久,才能品嚐到香濃豆漿和蛋餅。

第六項理由是珍珠奶茶。文中指出,雖然現在全世界都喝得到珍珠奶茶,但最棒的珍奶還是在台灣,而且台灣還可以客製化,糖量、奶量和配料都可自由選擇。作者也特別推薦黑糖珍奶,剛煮出來的珍珠加入冰奶茶中,冰熱雙重滋味令人上癮。

第七項理由是溫泉。如果想要遠離塵囂,泡溫泉是最好選擇。可以搭乘捷運前往北投,選擇一家溫泉旅館輕鬆泡湯。第八項理由是健行及騎自行車。台灣和台北市有非常棒的健行及騎車路線,例如象山親山步道等,距離市中心相當近。

第九項理由是茶。台灣烏龍茶馳名中外,想要體驗古蹟茶館,可以前往紫藤廬,若想要去比較幽靜的茶館,則可以試試小慢茶館。

文中推舉的第十大理由則是釣蝦。坐在釣蝦池前體驗釣蝦樂,再把親手釣上來的蝦子烤來吃,相信是外國遊客難得的體驗。1061104


2017/10/4

公審孟山都 判決四項有罪!生態屠殺、危害環境、健康與食物權,威脅科學獨立性

2017-04-21
新聞來源:上下游駐義大利特約記者 鄭傑憶 on 2017 年 04 月 21 日 in 農學堂

由公民團體發起的「孟山都法庭」(Monsanto Tribunal)判決出爐,根據現有的國際法,在危害環境、健康、食物權以及威脅科學研究獨立性等四項指控中,孟山都通通有罪。

除了在越戰中生產橙劑,近20年來孟山都也參與哥倫比亞的反毒計畫,以「嘉磷塞空襲」消滅古柯樹,危害環境與健康。比照種族屠殺罪與戰爭罪,假若國際法中有「生態屠殺罪」(ecocide),這家美國農化大廠同樣是罪證確鑿。

專業法官象徵性判決,於法有據

去年10月,5位專業法官在荷蘭海牙的「孟山都法庭」上,聆聽來自世界各地的農民、律師與專家意見,審判美國農化大廠「孟山都」的罪行。由於法官沒有調查的實權,這場由公民團體發起的「國際公審」只具有象徵意義,判決也僅是建議性質。

雖是非正式的審判,但於法有據。曾擔任歐洲人權法院法官的孟山都法庭審判長涂爾肯絲(Françoise Tulkens)強調:「孟山都法庭都是依照國際法院的規範,並遵循國際人權、國際人道公約審理。」她在去年發函邀請孟山都,但「被告」選擇缺席,放棄為自己辯護的機會。

孟山都破壞環境,土壤、水源、植物和生物多樣都受害

經過6個月的審理,法官4月18日再度齊聚海牙,宣布孟山都「判決」。

任職華盛頓國際環境法中心(CIEK)且熟悉人權國際法的「法官」奧雷拉那(Marcos Orellana)首先宣讀:「根據相關的證據與國際法對環境的規範,孟山都的作為對環境健康有負面影響。」

早在1972年,聯合國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人類環境會議上,已經指出「健康的環境」是享有人權的前提,2014年的人權大會決議文也表示,「國際人權法承認了享有安全、乾淨、健康與永續環境的權利。」

奧雷拉那表示:「呈堂證供顯示,孟山都影響了人類健康,尤其是農民的健康,動物健康也受到影響,土壤、植物、水中有機物和生物多樣化都受到衝擊。此外,許多國家的原住民和當地居民都沒有獲得足夠的訊息,得知可能的影響。」

飲用水、雨水和母奶都有農藥殘留,蚯蚓、蜜蜂都遭殃

台灣大豆的主要供應國巴西,從2000年到2012年的農藥用量成長了162%。這與孟山都的基改大豆攸關,在2015年,超過一半的農藥是用在大豆田。

巴西政府不只補貼農業公司,還給了化學產業,壓低農藥價格。「最後是大豆田附近居民的悲劇,飲用水、雨水,甚至母奶中都有農藥殘留,先前傳出有上百位師生中毒。」巴西公共衛生研究員費波(Marcelo Firpo)控訴。

斯里蘭卡的農人(K.A. Saman Prasanna)說,噴灑含有嘉磷塞(glyphosate)的除草劑年年春(Roundup)後,土壤軟爛如泥,深層地底的蚯蚓紛紛死亡。

馬雅族人普特(Feliciano Ucán Poot)也表示,墨西哥允許栽種抗嘉磷塞的基改大豆之後,他的蜂蜜被基改花粉污染,不再受到反基改的歐洲消費者青睞,生計受影響。大量噴灑除草劑不只導致蜜蜂死亡,馬雅玉米和南瓜也遭殃,飲用水和居民的尿液中都有嘉磷塞殘留。

環境惡化、掌控種子專利,孟山都危及食物權

環境受損、水源污染、土壤劣化,獲取食物的權利也受到影響。「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指出,每個人都應有取得合適食物的管道。

「聽證時,許多人指出孟山都對生產體系、生態體系有負面影響,出現入侵性的品種、年年春的效力漸減。甚至有農民的作物遭到基改污染後,竟然被判要繳權利金給孟山都。」法官朗蒙(Eleonora Lamm)指出。

她說:「我們的結論是,孟山都的行為對食物權有負面影響。」

朗蒙在阿根廷擔任最高法院法官,深知基改作物對一個國家糧食體系的傷害。「不是所有農人都負擔得起基改種子,況且基改污染讓一些農人不得不改種基改作物,結果是每年都要向孟山都買新種子,這威脅了生物多樣化和糧食主權。」

仰賴孟山都,阿根廷傳統農作凋零,超級雜草叢生,年年春也殺不死


家中四代務農,已經接棒30多年的邦托(Diego Fernandez Bantle)見證了基改大豆在阿根廷落地生根,反客為主改變當地農業的過程。

「舶來品」大豆在1970年代進入阿根廷,邦托的父親也在1973年轉種利潤較高的大豆。多種作物輪耕的模式被單一作物取代,農場不像過去飼養牲畜,除草劑也取代了機械和鋤頭。「然而,最大『里程碑』是1996年時,結合年年春銷售的基改大豆進入阿根廷」,邦托指出。

基改大豆的產量比不上傳統大豆,農人起初無意採用,但年年春低價競爭,而且阿根廷的兩大農業機構都競相推廣,邦托開始考慮,技術顧問向他保證,「年年春是中性的,不會有任何傷害。」邦托說:「如今我明白,這是謊言和詐欺。」

當年技術顧問還提醒,要在播種前殺死所有的草,才不會吸收作物生長所須的水分。多年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後,土壤結塊,「因為根部不易深入,微生物的活力減少。土壤的吸水力弱化,水災頻傳。地力下滑,要用上更多的化學肥料。」邦托解釋。

更大的惡夢是雜草出現抗藥性,必須強化劑量搭上其他添加物,後來還出現了不怕年年春的野桐蒿、多花黑麥草。邦托說,「一開始,每年每公頃只要灑上1公升的年年春,如今需要10到12公升。」

邦托起先不願栽種基改玉米,但因為市場遭壟斷買不到非基改玉米種子,不得不改種。他在前年重新栽種非基改玉米,「可是我不能申請『非基改』認證,因為都遭到臨田污染。」

體認到基改的壞處後,邦托在十年前開始想轉為有機耕作,「可是阿根廷的農業機關裡竟然沒有人可以提供建議。我想,讓懂得另類農法的專家消失,這也是孟山都的『成就』之一。」

孟山都危害健康,法國農夫勝訴,仍沒拿到賠償金

無法取得充足、安全的食物,人類也難保健康。「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規定,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健康的權利。判決認定,「孟山都的作為對人類健康有負面影響。」

2004年春天,法國農夫馮索瓦(Paul Francois)使用孟山都的除草劑「拉草」(Lasso)時不慎吸入,導致急性中毒,住院多天後在家修養5個多星期,爾後仍多次因劇烈頭痛入院。

尿液與血液檢驗證明中毒現象與拉草有關後,馮索瓦發現加拿大、荷蘭和比利時早已經禁用拉草,仍在銷售的包裝上卻沒有提示該農藥的危險性,於是在2007年控告孟山都。2015年里昂法院判馮索瓦勝訴,但至今還沒拿到一毛賠償金。

在控訴的過程中,許多專家和醫生擔心得罪孟山都,拒絕協助馮索瓦,孟山都除了要求檢查他的心理狀態,還頻頻威脅,「先是說我沒有中毒的證據,即使真有中毒,也無法證明農藥罐裡裝的就是拉草,還懷疑我買的除草劑不是拉草。他們甚至主張,我中毒的時候,我太太應該請法警來查驗農藥,而不是趕緊把我送醫。」

擔任審理法官的加拿大農業與貿易法律師席布曼(Steven Shrybman)指出:「孟山都製造、銷售了許多含有危險成分的產品,像是現在被禁止的多氯聯苯(PCB)不只會致癌,還會影響生育功能、孩童成長以及內分泌、免疫系統。」

當許多研究指出嘉磷塞會致癌時,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歐洲化學管理局(ECHA)表示不會致癌。「不過,歐洲的兩個機關都沒有充分考量,在食物、飲用水和人類的尿液中都有嘉磷塞殘留。而近來加州法院解密的文件也說明,在研究嘉磷塞對健康影響時,孟山都操弄科學。」席布曼解釋。

他進一步指出,「至今基改作物對於健康的影響不明,這主要是因為基改研究不透明,一些專家甚至無法進行獨立的研究。」
孟山都威脅科學獨立研究,根據「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有罪

經過二年實驗,法國學者賽哈里尼(Gilles-Eric Seralini)在2012年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經由同儕審查的《食物與化學毒理學》期刊上。論文指出,餵食孟山都基改玉米Nk603和年年春的老鼠罹癌比例偏高,肝和腎出現病變,壽命也較短,呼籲進一步研究。這篇論文引起激烈辯論,孟山都並動用科學界與媒體力量攻擊賽哈里尼。

面對毀謗,賽哈里尼打贏兩場官司,並獲得德國科學家聯合會頒發的「吹哨者」獎章。在壓力下他仍堅持指責,孟山都謊稱嘉磷塞是年年春的有效成分,事實上,這項全球使用最廣的除草劑中,含有毒性更高的成分。用年年春實驗而不只是嘉磷塞,發現對腎臟、肝臟與內分泌的毒害。

加拿大的微生物學家秀帕拉(Shiv Chopra),因為拒絕核可孟山都研發的牛隻用荷爾蒙,遭到健康部施壓停止擔任該部顧問。任職烏拉圭全國農業服務局主席期間,農學家羅維拉(Miguel Lovera)拒絕核准大豆以外的基改作物栽種,結果是孟山都不斷要求政府撤換他的職位,並抹黑他。

「當有研究要求保護環境和公共健康,孟山都便威脅、貶抑獨立的科學研究,並且施壓政府,這侵犯了科學研究的自由,也剝奪社會監護基本權利的可能性。」公審孟山都的法官席布曼繼續指出,「科學研究自由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與思想、表達自由、獲得資訊的自由息息相關。科學家必須能夠自由表達意見,並在擔任發出警訊的『吹哨者』時獲得保護。」

根據「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孟山都危及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自由,罪名成立。

如果有「生態屠殺罪」,在越戰生產橙劑的孟山都,應受國際刑事法庭審判

看似客觀的科學研究可以是人類社會向上提升的利器,也可能是殺人的兇器。

曾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植物系主任的蓋爾斯頓(Arthur Galston)1943年在博士班期間,發現三碘苯甲酸(TIBA)在促進大豆開花時,也會造成落葉。

在他的研究基礎上,美國軍方研發出「橙劑」(Orange Agent)。從1962年到1973年間灑下7000萬公升橙劑讓越南叢林落葉,敵軍無所遁形,但也傷及士兵,造成許多畸型胎兒,對環境與健康的影響延續至今。

身為「始作俑者」,蓋爾斯頓指責使用橙劑的美軍違反聯合國對化學武器的規範,提出「生態屠殺罪」一詞,並親自前往越南勘查對環境的傷害。

「當前的科學太過強大,科學的發現可能在社會上隨機造成副作用。我們要嚴格審閱和監管,在這任務中,科學家必須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是蓋爾斯頓在1972年發表的看法。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科學家呼籲擔起社會責任時,孟山都則趁機發戰爭財,為美軍生產橙劑。「礙於現行國際法和缺少證據,我們不能斷定孟山都犯下戰爭罪。然而,孟山都依稀知道它的產品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如果國際法中增列『生態屠殺罪』,相關的事實就可以在國際刑事法庭(ICC)上審理。」涂爾肯絲表示。


越戰中噴灑橙劑後的橡膠樹(出處:Arthur Galston)

用「嘉磷塞空襲」反毒,孟山都在哥倫比亞生態屠殺

逝者已矣,孟山都在越戰的罪行難以追溯。但往事並不如煙,空中噴灑的除草劑煙霧,在21世紀仍籠罩南美洲的哥倫比亞。

1978年耶誕夜出生的穆坦芭荷(Pedro Pablo Mutumbajoy),在哥倫比亞南部愛爾特雷波(El Trebol)有塊地,在這片與厄瓜多、秘魯交界的土地上,他試著復育熱帶樹林,但為了生計,也和其他農民一樣栽種可以提煉古柯鹼的古柯樹。

穆坦芭荷的土地遭到四次「嘉磷塞空襲」,理由是美國與哥倫比亞政府雷風厲行「掃毒計畫」,利用飛機噴灑除草劑,從空中殲滅古柯樹。他解釋著,「前三次,我確實還在種古柯樹,但2013年被噴灑時,我已經沒有古柯樹了,而我損失了350棵要當建材用的樹木。」

嘉磷塞「空襲」哥倫比亞古柯樹(出處:美聯社)

哥倫比亞政府統計,「掃毒計畫」從1994到2014年灑下了2230萬公升的嘉磷塞,涵蓋了186萬公頃的土地。穆坦芭荷說:「這些嘉磷塞比市售的濃度高出一倍。全面的噴灑不只影響了非法作物,也傷害了森林、灌木叢、牧地、水源、牲畜、魚和自家栽種的作物,以及人們。我還看到,一隻在噴灑後出生的小牛少了後腿。」

「孟山都是美國軍工複合體的一部分,必須為生態屠殺和造成疾病負責,因為孟山都完全知道,嘉磷塞在哥倫比亞是當作化學武器使用。」穆坦芭荷居住的地區也是反政府游擊軍的陣地,掃毒名義下是內戰的纏鬥。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把嘉磷塞列為可能致癌物後,哥倫比亞政府終於宣布禁止從空中噴灑除草劑,但仍可以在手工剷除古柯樹時,使用嘉磷塞。

哥倫比亞政府在2001年推出受害者補償計畫,「但是有96%的申請案件被退回。受害者多是教育程度不高的窮人,鄉村社區也不可能有衛星定位技術,提供需要的證據。」穆坦芭荷解釋著,「受理補償申請的,就是掃毒計畫的執行者,也就是球員兼裁判,無法保證任何程序透明。」

視人民如草芥的哥倫比亞政府,倒是在2013年同意賠償厄瓜多1500萬美金,補償受到嘉磷塞空襲波及的鄰國。自家政府「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穆坦芭荷不勝唏噓。

企業利益優先,政府不為人民服務

原本要讓人民得到更好生活的政府「巨靈」(Leviathan),逐漸淪為跨國企業巨獸的幫凶。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架構下,雙邊貿易投資條約、自由貿易協議等都在保護投資者,逐漸弱化國家保護人民與環境的能力。國際人權、環境法以及貿易與投資法規間的鴻溝也越來越大。」孟山都法庭法官席布曼表示。

企業的權利與義務間也有巨大的落差,「當跨國企業侵犯基本權利時,應該被視為法律主體,擔起更多國際人權法規範的責任,可以在國際刑事法庭受審。」席布曼說。

雖然罪行重大,但跨國企業財大氣粗甚至對國家頤指氣使,孟山都並非單一個案,問題根源在政治經濟結構。即使與拜耳順利聯姻,孟山都也不會一夜間洗心革面,而越來越大的農化大廠同樣要受到規範。

法官奧雷拉那說,「孟山都法庭的意義在於打造了應對的工具,釐清了問題面貌,接下來有賴公民社會聯合行動。」

諸葛亮獻計,成千上萬的臭皮匠克服集體行動的困境,降伏巨靈與巨獸,仍有幾分勝算。

2017/9/5

廈門金磚峰會 習近平今開幕演講

2017-09-03
新聞來源:聯合報 特派記者戴瑞芬、林庭瑤/廈門報導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今天下午在廈門開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這是他連續第五次出席金磚峰會,也是作為主席國的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前最大的「主場外交」。

金磚(BRICS)五國,B代表巴西,R代表俄羅斯,I代表印度,C代表中國、S代表南非。這次受邀國還有埃及、幾內亞、墨西哥、塔吉克、泰國等國元首。

由於中印近來因邊界問題關係緊張,預期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會晤更受關注。

金磚國家工商論組委會主任、中國貿促會會長姜增偉昨天指出,今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將是金磚峰會舉辦九年以來規模最大,金磚五國和受邀國領導人都將出席論壇發表重要演講。

姜增偉指出,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將聚焦「貿易與投資」、「金融合作與發展」、「互聯互通」、「藍色經濟」四個主題,提出政策建議和合作倡議。

出席廈門金磚峰會的還有聯合國工發組織、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重要國際組織,參會企業六百卅家,其中包括八十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和一百一十多家中國五百強企業。

金磚五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金磚概念首創者、英國經濟學家歐尼爾指出,「金磚國家」的發展與他的預期一致,現在已占全球GDP的近四分之一,金磚國家表現比歐盟更強勁。其中,中國大陸每三年就創造出一個新的英國。

中通社報導,金磚五國成立十年來,五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從百分之十二上升至百分之廿三,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百分之五十。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未來五年,世界經濟增長百分之四十四將源自金磚國家。

在本屆峰會的具體合作項目上,作為主席國的大陸將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各國戰略對接,在基礎設施聯通、金融流通、建立經貿市場等方面推進更多務實合作。

在中印關係方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郭憲綱分析,中印邊境對峙得以和平解決,說明金磚國家內部對金磚國家合作的需要大於分歧。中印被看作存在戰略競爭,但雙方對發展經濟、推動國際秩序公平化的願景一致。作為東方古國,雙方亦有共同智慧應對外交摩擦。他認為中印合作可期。


2017/9/3

緬軍屠殺 5萬洛興雅人逃出國境

2017-09-03
新聞來源: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報導

緬甸洛興雅少數族群沿著田埂行走,試圖非法入境孟加拉,以逃離緬甸軍方的血腥肅清。 美聯社


聯合國統計,八月廿五日到九月初的一周內,約五萬名緬甸洛興雅穆斯林翻山越嶺或沿邊界的納夫河進入孟加拉,以逃避緬軍在西北部若開邦的屠殺。

約兩萬七千人八月底湧進孟加拉,另兩萬人受困邊境無人管轄地帶。八月卅一日,有廿具洛興雅人遺體從納夫河撈上岸,包括十二個孩童。相對安全的孟加拉境內原已有廿萬到五十萬洛興雅難民,居住在擁擠而簡陋的難民營中。難民哈米達.貝格姆說:「緬甸軍人鞭打、槍殺或砍殺我們。許多人被殺害,女性被姦殺。」貝格姆是對部分穆斯林女性的敬稱,多數已婚女性以此取代姓氏。

洛興雅叛亂分子八月下旬攻擊若開邦多個警察哨所和一處陸軍基地,引發衝突及緬軍反擊。緬軍表示,正對「極端恐怖分子」採取清剿行動,並要求安全部隊保護平民。但逃亡的洛興雅人說,軍方到處殺人放火,逼他們出逃。緬軍表示,衝突與隨後的軍事鎮壓中,已有至少三百七十名洛興雅叛亂分子喪生,但也有十三名安全部隊人員、兩名政府官員及平民十四人死亡。人權分子則說,軍方也殺婦孺和無辜男性。

洛興雅叛亂分子與緬甸軍方互指對方放火燒屋。軍方指洛興雅叛亂分子燒毀兩千三百棟房子,洛興雅叛亂分子則指控軍方攻擊他們的屋子。貝格姆說,她與家人遭軍方虐待且限制行動,許多人遭軍方勒索,沒錢就是死路一條。

緬甸少數族群不只洛興雅,但他們是唯一遭政府追殺且無法獲得合法身分的民族。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拒絕譴責軍方鎮壓洛興雅人,遭西方人士批評,洛興雅人更感失望。非政府組織Nexus基金會執行長莎例.史密斯說:「翁山蘇姬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她只在乎佛教徒的和平,而非洛興雅穆斯林。」





2017/8/27

福衛五號順利升空 捍衛國土寫下新篇章

2017-08-25 
新聞來源:台灣醒報 記者王慶宇╱台北報導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11443/2662983?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福衛五號順利在美國加州升空。 圖/國研院太空中心提供


耗時近9年研發製造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台灣時間25日凌晨2點51分順利升空!終年大霧籠罩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竟在發射前夕放晴,迎接此次發射。由台灣完全自主研發的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將接續2016年退役的福衛二號,為學術研究與災情監測繼續貢獻心力。福衛五號已經進入軌道並回傳訊號,將在兩週後開始拍攝影像,正式展開為期五年的服役

25日凌晨2點51分,搭載福衛五號的SpaceX公司獵鷹九號火箭順利從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此時,終年大霧籠罩的范登堡空軍基地,更在發射前夕放晴,為此次發射帶來好兆頭。在升空11分19秒後,福衛五號也順利與火箭脫離,進入高度720公里的任務軌道,開始繞行地球。

在開始繞行地球約一小時之後,福衛五號也順利地在凌晨四點多向太空中心的海外接收站發送第一個訊號,象徵著福衛五號內部元件並沒有損壞,且能正常通訊。而福衛五號也將在25日早上9點35分15秒的時候第一次經過台灣上空,並與太空中心直接通訊。

主持轉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也是台灣首批接觸航太科技的種子教授孫維新表示,福衛五號此刻的狀態,就像新生兒剛出生,值得慶賀但未來的路仍極具挑戰。孫維新指出,太空中心將針對福衛五號展開全方面測試,而該測試預計將耗時兩週,若一切順利,福衛五號就可以在兩週後回傳第一張衛星遙測圖,展開監測國土的任務。

福衛五號將在距離地球表面723公里的軌道運行每天可繞地球14.5圈,每兩天就能經過台灣一次。衛星上除了搭載黑白2米、彩色4米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酬載對地球表面進行監測之外,更配備了中央大學研發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希望透過測量電離層的電漿變化,來進行地震預警,降低地震的損傷。

福衛五號重達450公斤(含酬載及燃料),總經費新台幣56.59億元,升空後將使用72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繞行地球一周約99分鐘。


2017/7/2

【台北】新北投溫泉(一)~新北投捷運站、火車站、北投公園、北投圖書館、北投溫泉博物館

2017-06-28

今天下午走訪新北投許多景點,這裏是日據時期的溫泉勝地,曾經走過繁華,有那卡西、酒家菜、機車載客、及各式溫泉旅館與飯店。現在再走入新北投,依舊可以找到有百年遺跡的事物,也可靜下心來想像一下昔日的繁榮景象。

「北投」之意為「女巫」,此地原為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Ketagalan)部落居住之地,當時凱達格蘭族人來至此地時,看到地熱及溫泉冒著霧氣,認為這裏有女巫居住,因此稱之為「Pataum」,北投即從此音譯而來。

北投的溫泉與地熱乃因其所在為大屯火山山腳下,溫泉多屬來自火山的酸性硫酸鹽泉。依水質區分,北投溫泉有青磺泉(為一天然湧泉,日人稱瀧乃湯,為酸性氯化物泉,如地熱谷溫泉)、白磺泉(人工溫泉,日人稱星乃湯,為酸性硫磺泉,如硫磺谷溫泉)、鐵磺(日人稱鐵乃湯,為中性碳酸鹽溫泉)。 北投溫泉業者絕大部分提供的是白磺泉,只有少數是青磺泉。

造訪新北投的路線安排:
新北投捷運站—新北投舊火車站—北投公園—北投圖書館—北投溫泉博物館—瀧乃湯浴場—北投溪—地熱谷—露天溫泉(千禧湯)—復興公園泡腳池—返捷運站



新北投捷運站
這次再度造訪時,新北投捷運站的牌樓整修中,
下方照片是2016年11月20日拍攝的。




新北投火車站
新北投捷運站的前身是日據時期的新北投火車站,1916年從北淡線延伸至新北投的溫泉線(也稱浴場線、新北投乘降場),這是新北投溫泉繁榮興盛的重要原因。車站站體屋頂上原本只有三個老虎窗圓孔,1937年擴建增至四個老虎窗圓孔,觀察每個老虎窗的距離,就可看出哪一個是擴建時才做的。
1988年因為捷運站的興建,台鐵新北投線也結束營運走入歷史,當時台北市政府以象徵性一元的價格,將新北投火車站賣給彰化的台灣民俗村保存展示。1996年開始有新北投車站返鄉的倡儀行動,在各方人士的奔走努力下,新北投車站終於在2017年4月1日在新北投捷運站旁的七星公園復建了。

新北投火車站的原貌

新北投火車站現址在七星公園,編為七星街1號

復建的「新北投車站」,原貌是藍色,現則為原木的顏色


內部有新北投車站的歷史背景介紹
  
原來的木頭採用的是台灣的紅檜木,顏色較深紅;現在看到的顏色較淺的木頭則是從北美洲進口的。
老虎窗的圓孔,上為銅片

這塊空地是原本火車站站體所在,但因太靠近車流量大的馬路邊,復建時則將站體往後移至七星公園。

北投公園
新北投捷運站對面就是北投公園,漫步北投公園內,找尋百年前新北投繁華的遺跡。1913年6月17日開園的北投公園,乃因臺灣總督府為了迎接皇太子裕仁,臺北廳廳長井村大吉同意將瀧湯浴場改建成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現今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同時,也將附近環境整建成公園,即北投公園。

公園內有三座噴水池,公園入口處的一座是新建的,另外位於圖書館前的兩座則是有百年歷史了。

2009年完工的跳躍溫泉,就在公園入口處,定時會有噴泉

雁鴨噴水池:雁鴨曾遭竊,現在看到的雁鴨是復刻版,中間的噴水台是日據時期就有的

中間的噴水台是日據時期就有的。這座噴水池曾是電影《向左走,向右走》的拍攝場景

公園內的兩座石橋
有一座具有百年歷史,你看的出來嗎? 


位於兩座石橋間的廣場,原本這裏要設置往陽明山纜車站,目前停建


北投公園內的一隅,位於光明路旁,有一座「花崗岩螺旋導水石溝組」,一旁還有兩座石燈籠(看起來是新做的),還有介紹井村大吉貢獻的石碑(井村大吉於1909~1914年任職臺北廳廳長,為了讓北投成為大型遊憩區,而規畫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及「北投公園」)。
「花崗岩螺旋導水石溝組」
  
井村大吉的石碑

石燈籠

「天狗奄」是北投溫泉第一家民營的溫泉旅館,日據時期的地址為「芝蘭二堡北投莊七十三番地」。西元1895年,日本人平田源吾來到北投,發現這裏的溫泉具有極佳的療效,便在此調養膝蓋的舊傷及腳氣病,且在隔年開設「天狗奄溫泉旅館」。目前留下的僅有卵石組成的階梯及上方的兩根石柱。


北投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曾獲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證書,座落於北投公園內,為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總面積650坪的建築,周圍林木茂密、環境清幽。
圖書館的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可發電16千瓦電力,並採大量陽台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可涵養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水馬桶,達到綠化與減少水資源浪費。建物使用木材及鋼材,該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在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方面,對於木材建材除做白蟻防治外,並使用生態塗料及免除不必要的裝修工程,減少污染及有毒物質的釋放,避免影響人體健康。(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圖書館官網)

圖書館的背面朝向北方,此視角可看到三層樓的建築型態,緊鄰北投溪。圖書館的開窗面為北側與南側,西側不開窗以避免西曬。
  
圖書館的正面朝南,這邊只能見到二層樓建築,從正門進入,則地下一層,地上二層。


地下一層的洗手台的特殊造型

圖書館前的地面石磚上,有五塊刻有描述北投溫泉相關的文字,其中之一即是清朝時來此地採硫的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圖書館外右側立有國父孫中山的銅像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是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建於日據時期大正2年(西元1913年),是仿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館所興建。建築物的構造以磚木及鋼筋混凝土完成,屋頂則是為了透氣設有許多通風窗,該建築有兩層,入口處是二樓,往下的一樓設有男女更衣室、小浴池、大浴池、貴賓池等浴池。大浴池服務男賓,小浴池服務女賓和小孩,可見當時的重男輕女,泡湯的男女比例也非常懸殊。此外,大浴池周圍的圓拱柱與位於西側窗戶的彩色玻璃,在下午時刻太陽映照下有了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

戰後,公共浴場因管理單位更迭終至荒廢,1994年,由於北投國小師生在進行鄉土課程的戶外教學時,於荒煙蔓草中發現破敗的溫泉公共浴場,透過他們的請命及地方熱心人士的奔走,經過臺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而有今日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位於新北投溫泉區內,於西元1998年開幕,免費開放參觀,館內建築物為國家三級古蹟。




小浴池,供女賓和小孩使用


大浴池,是男賓專用的



貴賓池



西側的彩繪玻璃窗,午後陽光照入,色彩繽紛





北投石
北投石是溫泉沉澱的結晶物,從北投地熱谷冒出的泉水,因「青磺泉」而產生硫酸鉛鋇礦物,酸性硫酸鹽及氯化物含量很高,且從地底深處溶解往上帶來微量稀土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受水溫、溶解度、酸鹼度等因素影響逐漸結晶沉澱在礫石表面及裂縫間,漸而形成一層層淺白色的「北投石」。全世界僅在台北市北投區與日本秋田縣兩地的溫泉中,有此礦石的產生。
產於北投溪的北投石,是世界上四千多種礦物中,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稀有礦石,具有放射性的含鉛重晶石。
在北投溫泉博物館裏展示的北投石

【相關文章】
【台北】新北投溫泉(二)~北投溪、北投石、地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