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北投的走踏行程中,
除了上一篇介紹的景點外,
還有北投溪和地熱谷,
這些景點都是步行就可以抵達,
屬於輕鬆自在的行程的。
從北投捷運站出來後,往前走,
沿著北投公園旁步道走到光明路,
過馬路,來到水美溫泉會館,
會館外有手湯可來泡一泡,
尤其是冬季時分,
可是一股暖流啊!
這次走踏新北投正是夏季炎熱時分,
就感受一下青磺泉的溫度,
絲毫沒有暖流的感受…因為夏天的台北實在是太熱了。
泡完水美手湯後,再度走入北投公園,
來到一個可溜滑輪的地方,
「北投溪」在這裏轉了一個大彎,
就是曲流地形,
這裏可以見到兩座石橋横跨在北投溪上,
有一座可是有百年歷史呢!
以下兩張石橋照片,看的出來哪一座是具有百年歷史的石橋呢? ↓
北投溪
北投溪的溪水源自地熱谷的滾燙溫泉,
內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流入北投溪後逐漸冷卻,
並在北投溪的岩石上結晶沉澱,
形成一層層淺白色的「北投石」,
這種礦石具有放射性元素「鐳」,
目前只有臺灣北投和日本秋田縣玉川有這種礦物,
而且北投石的名稱是用臺灣地名來命名的,
為了復育北投石,在北投溪上成立了北投石保護區。
日據時期,日本對於北投溫泉的整體規劃極度重視的主要原因,
除了北投具有天然的溫泉資源外,
另一個因素即是「北投石」的發現。
由於清查臺灣的山林資源是當時殖民統治的主要工作之一,
自1905年岡本要八郎發現「北投石」開始,
1911年至1915年間,總督府殖民局陸續出版針對北投溫泉放射性的相關調查報告,
報告中均表示在對「北投石」 尚未有深入瞭解之前,
對於北投石與北投溪應予以保護。
而岡本要八郎於 1915年發表的「北投石調查報文」中,
除對溪水與北投石進行化學分析外,
也詳細記錄了當時北投溪的河域型態,
將其分成10個區段,
並建議自北投溪「第一瀧」以上應禁止採石,
以保護「北投石」可能的生長範圍,
這可能是當時的北投公園沒有擴及整個谷地,
而公共浴場以東的河道沒有任何設施的原因。
日本政府於1932年更公告北投石為「天然紀念物」,
並在北投溪沿岸立牌嚴禁開採,
使之能供世人永 久觀賞或研究。
(資料來源:https://www.aec.gov.tw/webpage/knowledge/files/index_05_6.pdf)
北投溪第一瀧 ↓
由這裡開始上溯至地熱谷溯源,
河床裏以安山岩礫石為主,
礫石表面若有黃白色六面體結晶堆疊附著在上面,
這些晶體就是「北投石」。
(瀧就是小瀑布的意思)
第二瀧 ↓
第二瀧的對面就是古老浴室-瀧乃湯 (青磺泉) ↓
沿著北投溪續往源頭走↓
古老的水泥橋 ↓
沿著北投溪旁步道上溯就可抵達地熱谷了
地熱谷
(又稱為地獄谷、磺水頭、玉泉谷、鬼湖)
位於大屯火山群西南側,
為一盆狀窪地,
可能是蒸氣爆裂口遺跡,
底部有多處溫泉湧出,
有硫氣味,熱氣瀰漫。
地熱谷面積約3500平方公尺,
是北投溪的源頭。
地熱谷的溫泉為透明酸性明礬綠礬泉,
微綠似玉,俗稱「青磺」,
酸性硫酸鹽及氯化物含量很高,
具有放射性元素,
因而有促進身體保養、休養與療養等效果,
也因此帶動北投溫泉的興盛與繁榮。
地熱谷是大屯山群區域內水溫最高的溫泉,
泉水溫度約在80℃至100℃之間,
屬於酸性硫化物泉,具有腐蝕性。
從地熱谷走出來後,
沿著中山路往捷運站的方向走,
沿途會經過北投溫泉博物館,
還有一處千禧湯,
這是個露天溫泉,
要著泳裝才能入浴,
入門票真的很便宜。
【相關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