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今天下午走訪新北投許多景點,這裏是日據時期的溫泉勝地,曾經走過繁華,有那卡西、酒家菜、機車載客、及各式溫泉旅館與飯店。現在再走入新北投,依舊可以找到有百年遺跡的事物,也可靜下心來想像一下昔日的繁榮景象。
「北投」之意為「女巫」,此地原為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Ketagalan)部落居住之地,當時凱達格蘭族人來至此地時,看到地熱及溫泉冒著霧氣,認為這裏有女巫居住,因此稱之為「Pataum」,北投即從此音譯而來。
北投的溫泉與地熱乃因其所在為大屯火山山腳下,溫泉多屬來自火山的酸性硫酸鹽泉。依水質區分,北投溫泉有青磺泉(為一天然湧泉,日人稱瀧乃湯,為酸性氯化物泉,如地熱谷溫泉)、白磺泉(人工溫泉,日人稱星乃湯,為酸性硫磺泉,如硫磺谷溫泉)、鐵磺(日人稱鐵乃湯,為中性碳酸鹽溫泉)。 北投溫泉業者絕大部分提供的是白磺泉,只有少數是青磺泉。
造訪新北投的路線安排:
新北投捷運站—新北投舊火車站—北投公園—北投圖書館—北投溫泉博物館—瀧乃湯浴場—北投溪—地熱谷—露天溫泉(千禧湯)—復興公園泡腳池—返捷運站
新北投捷運站
這次再度造訪時,新北投捷運站的牌樓整修中,
下方照片是2016年11月20日拍攝的。
新北投火車站
新北投捷運站的前身是日據時期的新北投火車站,1916年從北淡線延伸至新北投的溫泉線(也稱浴場線、新北投乘降場),這是新北投溫泉繁榮興盛的重要原因。車站站體屋頂上原本只有三個老虎窗圓孔,1937年擴建增至四個老虎窗圓孔,觀察每個老虎窗的距離,就可看出哪一個是擴建時才做的。
1988年因為捷運站的興建,台鐵新北投線也結束營運走入歷史,當時台北市政府以象徵性一元的價格,將新北投火車站賣給彰化的台灣民俗村保存展示。1996年開始有新北投車站返鄉的倡儀行動,在各方人士的奔走努力下,新北投車站終於在2017年4月1日在新北投捷運站旁的七星公園復建了。
|
新北投火車站的原貌 |
|
新北投火車站現址在七星公園,編為七星街1號 |
|
復建的「新北投車站」,原貌是藍色,現則為原木的顏色 |
|
內部有新北投車站的歷史背景介紹 |
|
原來的木頭採用的是台灣的紅檜木,顏色較深紅;現在看到的顏色較淺的木頭則是從北美洲進口的。 |
|
老虎窗的圓孔,上為銅片 |
|
這塊空地是原本火車站站體所在,但因太靠近車流量大的馬路邊,復建時則將站體往後移至七星公園。 |
北投公園
新北投捷運站對面就是北投公園,漫步北投公園內,找尋百年前新北投繁華的遺跡。1913年6月17日開園的北投公園,乃因臺灣總督府為了迎接皇太子裕仁,臺北廳廳長井村大吉同意將瀧湯浴場改建成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現今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同時,也將附近環境整建成公園,即北投公園。
公園內有三座噴水池,公園入口處的一座是新建的,另外位於圖書館前的兩座則是有百年歷史了。
|
2009年完工的跳躍溫泉,就在公園入口處,定時會有噴泉 |
|
雁鴨噴水池:雁鴨曾遭竊,現在看到的雁鴨是復刻版,中間的噴水台是日據時期就有的 |
|
中間的噴水台是日據時期就有的。這座噴水池曾是電影《向左走,向右走》的拍攝場景 |
公園內的兩座石橋
有一座具有百年歷史,你看的出來嗎?
位於兩座石橋間的廣場,原本這裏要設置往陽明山纜車站,目前停建
北投公園內的一隅,位於光明路旁,有一座「花崗岩螺旋導水石溝組」,一旁還有兩座石燈籠(看起來是新做的),還有介紹井村大吉貢獻的石碑(井村大吉於1909~1914年任職臺北廳廳長,為了讓北投成為大型遊憩區,而規畫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及「北投公園」)。
|
「花崗岩螺旋導水石溝組」 |
|
井村大吉的石碑 |
|
石燈籠 |
「天狗奄」是北投溫泉第一家民營的溫泉旅館,日據時期的地址為「芝蘭二堡北投莊七十三番地」。西元1895年,日本人平田源吾來到北投,發現這裏的溫泉具有極佳的療效,便在此調養膝蓋的舊傷及腳氣病,且在隔年開設「天狗奄溫泉旅館」。目前留下的僅有卵石組成的階梯及上方的兩根石柱。
北投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曾獲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證書,座落於北投公園內,為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總面積650坪的建築,周圍林木茂密、環境清幽。
圖書館的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可發電16千瓦電力,並採大量陽台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可涵養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水馬桶,達到綠化與減少水資源浪費。建物使用木材及鋼材,該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在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方面,對於木材建材除做白蟻防治外,並使用生態塗料及免除不必要的裝修工程,減少污染及有毒物質的釋放,避免影響人體健康。(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圖書館官網)
|
圖書館的背面朝向北方,此視角可看到三層樓的建築型態,緊鄰北投溪。圖書館的開窗面為北側與南側,西側不開窗以避免西曬。 |
|
圖書館的正面朝南,這邊只能見到二層樓建築,從正門進入,則地下一層,地上二層。 |
|
地下一層的洗手台的特殊造型 |
圖書館前的地面石磚上,有五塊刻有描述北投溫泉相關的文字,其中之一即是清朝時來此地採硫的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
圖書館外右側立有國父孫中山的銅像 |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是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建於日據時期大正2年(西元1913年),是仿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館所興建。建築物的構造以磚木及鋼筋混凝土完成,屋頂則是為了透氣設有許多通風窗,該建築有兩層,入口處是二樓,往下的一樓設有男女更衣室、小浴池、大浴池、貴賓池等浴池。大浴池服務男賓,小浴池服務女賓和小孩,可見當時的重男輕女,泡湯的男女比例也非常懸殊。此外,大浴池周圍的圓拱柱與位於西側窗戶的彩色玻璃,在下午時刻太陽映照下有了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
戰後,公共浴場因管理單位更迭終至荒廢,1994年,由於北投國小師生在進行鄉土課程的戶外教學時,於荒煙蔓草中發現破敗的溫泉公共浴場,透過他們的請命及地方熱心人士的奔走,經過臺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而有今日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位於新北投溫泉區內,於西元1998年開幕,免費開放參觀,館內建築物為國家三級古蹟。
|
小浴池,供女賓和小孩使用 |
|
大浴池,是男賓專用的 |
|
貴賓池 |
|
西側的彩繪玻璃窗,午後陽光照入,色彩繽紛 |
北投石
北投石是溫泉沉澱的結晶物,從北投地熱谷冒出的泉水,因「青磺泉」而產生硫酸鉛鋇礦物,酸性硫酸鹽及氯化物含量很高,且從地底深處溶解往上帶來微量稀土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受水溫、溶解度、酸鹼度等因素影響逐漸結晶沉澱在礫石表面及裂縫間,漸而形成一層層淺白色的「北投石」。全世界僅在台北市北投區與日本秋田縣兩地的溫泉中,有此礦石的產生。
產於北投溪的北投石,是世界上四千多種礦物中,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稀有礦石,具有放射性的含鉛重晶石。
|
在北投溫泉博物館裏展示的北投石 |
【相關文章】
【台北】新北投溫泉(二)~北投溪、北投石、地熱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