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土壤液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土壤液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3/14

【台灣】土壤液化高潛勢區 宜蘭最廣北市居次

2016-03-14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土壤液化潛勢區14日公布。宜蘭縣包含宜蘭市3大區域、壯圍鄉、五結鄉還有冬山鄉都市計劃區雖都在高潛勢區內,但只要是民國89年後的建築物,都可不必過於擔心。圖為宜蘭高中周圍潛勢區。 (取自土壤液化潛勢區查詢系統) 中央社 105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4日電)土壤液化潛勢區中午開放查詢8縣市。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指出,8縣市中以宜蘭縣高潛勢區占15.48%最高,主因當地地質生成過程多為泥沙淤積台北市占比6.2%居次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今天公布全台8縣市土壤液化潛勢區,開放查詢範圍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宜蘭縣、新竹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其他像是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市資料預定年底公布,並於108年完成全國應調查區(排除山區、岩盤或礫石層)的調查。

經濟部今天同步指示工業區、加工區、油電糖水等重要經建設施主管機關進行盤點,如重要水利設施或發電廠,當初設計時是否有做地質調查。

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江崇榮表示,地調所這次公開中央政府的初級圖資,扮演火車頭角色,將帶動之後中級圖資建制、示範計畫執行,包括地質改良。

其中,台北市、台南市今年2月下旬已向地調所索取7000孔、4000孔鑽探資料,將啟動中級調查工作。

針對外界質疑,地調所調查採取2.5萬分之一的比例尺「不夠精確」,江崇榮強調,比例尺不是問題,討論重點應在於圖像使用多少可靠資料,因此同樣鑽孔數,即使採取不同比例尺,精確度仍相同。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左)與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江崇榮(中)等,14日在經濟部說明土壤液化資訊公開議題。 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5年3月14日

至於鑽孔空間、密度不均的問題,江崇榮強調,不能只考量鑽孔數量,還需考慮地質情況,未來第二、第三代圖資將隨著蒐集資料的累積,逐步提高鑽孔密度,且後續鑽探調查也會鎖定低密度區進行。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由於土壤液化主要發生在砂質土壤,若確定當地地質為岩石,並不須考量鑽孔密度。他以金門為例,地質主要為花崗岩,因為土壤不會液化,所以「鑽1孔或鑽10孔意義都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地調所資料顯示,這次公布8縣市中以宜蘭縣高潛勢區占15.48%最多,其次是台北市占6.2%,屏東縣占3.05%再次,其餘新北市、新竹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各占0.37%、0.05%、2.65%、1.35%。

高潛勢區面積最大的則是屏東縣的8498公頃、其次是宜蘭縣7624公頃。
至於宜蘭縣土壤液化高潛勢區占比最高的原因,江崇榮解釋,主因為有許多魚塭區、河口區,地質生成過程多為泥沙淤積,與台南市安南區情況類似。

江崇榮表示,台北市也因有許多河流,如淡水河、基隆河流經地區容易有砂質土壤,因此當地鑽孔密度就會稍高,未來做第二、三代圖資時,上述容易發生液化地區,將逐漸增加其鑽孔數量。

2016/2/20

【臺灣】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 政院研議可行方案


2016-02-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行政院長張善政日前指示1個月內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及相關配套,行政院政務委員許俊逸今天邀相關部會研商,請內政部研議整體可行解決方案,依短、中、長期分階執行。

許俊逸說,經濟部已長期調查研究,目前經濟部針對可能有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已完成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宜蘭縣、新竹、台南市、屏東縣等7個都會區土壤液化潛勢圖測製;今年將辦理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明年辦理桃園市、苗栗縣、花蓮縣、台東平原等地,至基隆市、南投縣及金門縣、澎湖縣、連江縣等列入下一階段調查,請經濟部加速完成。

許俊逸表示,政府基於政府資訊公開法規定,主動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調查成果與相關圖資,已完成測製的圖資,將依規劃作業時程於3月13日前,完成土壤液化潛勢區公開系統,提供套疊街廓含道路資訊與座標查詢功能,方便民眾及各界使用。

經濟部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已長期調查研究地震引致的土壤液化潛勢,歷年有計畫逐步測製全國主要都會區土壤液化潛勢圖,16日召開「土壤液化潛勢圖資整合會議」,請各單位提供現有土壤液化相關圖資,由中央地質調查所圖資整合,以利資料完整性。

經濟部表示,土壤液化潛勢圖是區域性及大範圍環境地質成果彙整,將土壤液化潛勢初步區分為3級,顯示在設計地震(約為5級、6級震度)時,高、中、低土壤液化潛勢區的分布範圍,經濟部預計於3月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圖資及查詢系統。

經濟部說,造成土壤液化現象,須同時具備細砂質土層、地下水位高及足夠地震力擾動等因素。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相關圖資只是機率發生高低,不代表地震來時,必然發生土壤液化現象。

有關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相關配套措施,內政部將朝提升新建建築土壤液化潛能評估,強化建築物基礎結構設計,加強監督機制方向辦理。

既有建築物方面,內政部研議委託專業技師公會成立諮詢服務團初步篩選判定,提出因應對策,以減少土壤液化對建築物安全影響。另加強宣導作業,讓民眾瞭解何謂土壤液化現象、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意義和對建築物的影響,減少不必要疑慮。



2015/9/22

李鴻源談社會住宅:800萬人塞大台北 不淹水才怪!


2015-09-22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今天下午出席「國土計畫法專家會議」時,表示許多人現在在談社會住宅,不過若是把八百萬人都放在大台北地區,房價不高、不淹水、不缺水才怪。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身為親民黨總統參選人宋楚瑜,核心政策幕僚的李鴻源,對於洪秀柱在今日提出的住宅政策,提出看法。李鴻源表示:「只要是賣的,就會把資產再投入房地產,最後就要想一個炒房的抑制機制。」他也提出三項質疑:一.政府接近破產邊緣,要花多少錢蓋房子?二.政府拼命開支票,是否能做到?三.要蓋在哪?有多少國有地能蓋?

至於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所提的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李鴻源也質疑,這20萬戶要蓋在哪裡?花多少錢?他更是批評當初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政見中,五萬戶社會住宅不含土地的造價,就要花上1250億,但台北市並沒有這麼多錢和地,「把20萬人塞進台北,等地震把這些人毀掉,這什麼意思嘛?」

李鴻源以自身為例,表示過去擔任內政部長期間,曾撥給台北市3塊地、新北市5塊地,來蓋社會住宅。不過到最後,卻因為鄰避效應,打折扣成青年住宅。內政部最後花了30億元,卻只製造出1千多戶社會住宅。李鴻源憤怒表示,這些人亂開支票,竟然沒有人能告訴他們不要再亂說話,「大家都瘋了!」。

李鴻源表示,大台北有土壤液化嚴重的趨勢,發生六級的地震,就會倒四千戶。現在怎麼還在談社會住宅?而不是想想把這些人塞在台北,到底符不符合台灣利益?李鴻源認為,像在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這種土壤液化嚴重的地方,應該要採取防災型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