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島原名為社寮島,地處基隆港東北側,是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也是基隆最早有漢人入墾的地方之一。早期該地原為凱達格蘭族的聚落,後來被列為軍事管制區,目前則在沿海部份地區設立和平島公園並對外開放。
西班牙人曾在和平島築城,稱為「聖薩爾瓦多城」;十七世紀漢人入墾後,島名稱為大雞籠嶼或大雞籠山;1870年代為了與東北方海上的小雞籠嶼(即今日的基隆嶼)區隔,於是將此地稱為「社寮島」。日治時期設行政區為社寮町,但是島名仍稱「社寮島」。在1947年的228事件後,地名才改為「和平島」。
和平島公園內的海岸,有一處相當著名的歷史遺跡-「蕃字洞」,為基隆市少數僅存的西荷時期遺蹟,洞長20公尺,據說是荷蘭人於西元1668年撤離社寮島前,於洞內的所刻的文字。岩石屬於砂岩,緊鄰海邊,幾百年來受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襲,洞內文字已風化剝落。
2020-05-24再度造訪…連結【基隆】和平島
來到和平島公園,一定要看看這裏的海蝕地形,受到海蝕和風蝕影響,型塑出各式各樣的海岸地形,如: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溝、海蝕壺穴、豆腐岩、蕈狀石(萬人堆)等。
海蝕平台
此步道目前封閉中,
由於前方的海蝕崖地形,
易有岩石崩落危機,故不能前往。
海蝕崖與海蝕平台
前方海上的島嶼為「基隆嶼」
照片右側為海蝕崖地形,下方有步道,但目前封閉中。
琉球漁民慰靈碑~2011年12月1日揭幕
1905年前後,琉球人遷居至基隆,形成一處多達560人的聚落,
台灣人提供琉球人居住的地方,琉球人也教導台灣人捕魚、修理漁具及造船的技術。
但受到戰事的影響,此聚落消失,
基隆居民到處蒐集這裏的西班牙人、荷蘭人、原住民和琉球人的遺骸,
連同對琉球人的記憶,祭祀在和平島上的萬善祠內。
琉球各界為感謝基隆居民祭祀其先祖,
故在和平島公園內立此石像以表達感謝之意。
豆腐岩,岩層上有海蝕壺穴、海蝕溝
海蝕壺穴與海蝕溝
岩石被大自然雕塑出猩猩與豬腳蹄的模樣
像是遺落在海岸邊的一隻鞋
蕈狀岩
岩層中有一人造洞穴
右側為昔日的軍事設施
蕈狀岩(萬人堆)
和平島公園的大片沙灘與溜滑梯
小孩的最愛
濱海游泳池
2020-05-24再度造訪…連結【基隆】和平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