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31

【新北】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2015-07-18

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野柳地質公園以奇岩怪石著稱,尤以園區內的「女王頭」為地標,隨著時間的流逝,女王頭的脖子,即軟岩的部分,受風蝕作用的影響,越來越細,終有一天可能會敵不過大自然的力量而斷裂。

臺灣北部海岸屬「灣岬海岸」,往海上突出為「岬」,地名上又可稱「角」、「鼻」、「頭」;往內陸凹進來的為「灣」,地名上也可稱「澳」。該海岸地形的成因之一,為軟硬岩相間,受外營力的影響,硬岩抗蝕力強形成「岬」,而軟岩易受侵蝕則形成「灣」。野柳地質公園屬於前者,即是往海上突出的硬岩所形成的「岬」。

野柳地質公園入口到海岬的末端,長約1.7公里,期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外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因而產生罕見的地形、地質景觀。(資料來源:野柳地質公園官網)

野柳地名的由來普遍有三種說法:1.平埔族社名之音譯,2.野柳(ia-liu)是以西班牙文的Punto Diablos(意即"魔鬼之岬角")的Diablos,省略"D"與"B"兩子音後產生的,3.野柳當地居民早期靠海維生,因腹地有限,稻米缺乏,需仰賴大陸沿海米商供應。每當運米糧途中,搬運工人背後的米袋經常被當地人以"鴨平嘴(台語,以細竹筒一端削尖)"戳破,讓米流出來再隨後撿拾。因此在米商交談中常會說:「又被"野"人給"柳"去了(台語)」,因故而得名。(資料來源:野柳地質公園官網)




在野柳地質公園內遠眺基隆嶼

野柳「岬」,即向大海突出的硬岩。此為一「單面山」地形。

女王頭 (蕈岩)

野柳最著名的地標--女王頭。下左圖為2015-07-18拍攝;下右圖為2003-10-21拍攝,比較一下女王頭脖子的粗細。

 


蕈岩的形成

由於軟硬岩互層加上岩層受到擠壓的影響產生節理,岩層露出海面,受到波浪拍打,海水沿節理侵蝕不斷擴大。岩層持續出露,下方岩層岩質較軟,侵蝕速度較快,而形成頭大脖子細的蕈岩。

蕈岩:頭部為硬岩、脖子為軟岩。蕈岩的頭部有許多的坑洞,稱為「蜂窩岩」。
沿節理侵蝕



薑石

岩層中較堅硬的鈣質岩塊,周邊較鬆軟的岩層,因海水長期侵蝕而駁落,加上地層擠壓出縱橫交錯的裂縫,而留下似老薑的外觀。

薑石
薑石
仙女鞋:即外觀像一隻大鞋的薑石

燭台石

岩層中有許多小型的結核,海浪侵蝕岩層時,有些結核會露出岩層表面。
凸出的小結核比周圍的岩層堅硬,所以海水會沿著它的外圍侵蝕,由於外圍的岩質較為脆弱,海水侵蝕下,岩層逐漸剝落,就形成了圓柱狀的燭台。



棋盤石 (豆腐岩)

棋盤石的成因,是岩石受地層變動的壓力推擠,產生格子狀的節理,這些節理裂縫長時間受海水侵蝕,切割出相互垂直的溝紋,彷如一塊塊豆腐。



海膽化石

這些化石上有5瓣像梅花般的花紋,化石原來的顏色為白色,後來才被水中的氧化鐵染成紅褐色的。
海膽生活在海底,死後留下硬殼並被海底的泥沙掩埋而保留下來,泥沙變硬後成為海底岩層,海膽化石就被保存在其中。硬殼上方的岩層逐漸被侵蝕,化石也逐漸出露,直至化石周圍較疏鬆的沙粒被侵蝕掉,才完全的裸露出來。



其他特殊地景:

地球石




象石

沿節理受到侵蝕

海蝕溝

瑪伶鳥石:為一「蜂窩岩」





海蝕平台
前方的平台上有許多的海蝕壺穴,但此區基於安全因素,目前禁止遊客進入

上一張照片為目前禁止遊客進入的區域也有許多地景,尤其是海蝕壺穴,以下照片是2003-10-21拍攝。

薑石





海蝕壺穴

海蝕平台上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壺穴,形成原因是海水挾帶的石粒,落進岩石凹穴,在海浪的帶動下石粒向下鑽蝕,形成一個個垂直洞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