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27

【非洲】非洲五大城...保住成長動能

2016-02-22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過去18個月來,非洲大型經濟體因崩解的商品價格大跌飽受衝擊,但拉哥斯、奈洛比、阿克拉、金夏沙、約翰尼斯堡等城市卻保有強勁的成長動能,而這些城市在零售、金融服務、科技和製造業等領域的投資也十分興盛。

這代表投資人現在可以重新調整在非洲的投資策略—他們已不再將非洲大陸視為鐵板一塊,或僅在不同國家之間選擇,而是開始在不同城市間找尋投資機會。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的都市化速度位居全球之冠,而當地城市居民的手頭也比較寬裕。

私募基金Abraaj的合夥人卡候里說:「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投資人想要的是已證明能成功、成長動能強勁且得以維持下去的地區,而非洲大城正具備這些條件。」

去年公布的報告顯示,奈洛比是最能吸引外資的城市,排名第二的是阿克拉,而拉哥斯和約翰尼斯堡則同時位居第三名

Abraaj預估,位於迦納的阿克拉的人均消費比全國平均高1.6倍,位於奈及利亞的拉哥斯的人均消費較全國平均高2.3倍,而肯亞的奈洛比的人均消費則較全國平均高2.7倍。

擁有2,000萬人口的拉哥斯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該城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將達7%,是全國經濟成長速度的兩倍




【非洲】非洲經濟 瀕臨滅頂

2016-02-22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非洲債券發行額與股價指數表現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國際投資人急速遠離非洲,導致各國股市普遍重挫且規模萎縮,公債發行額劇減,貨幣大幅貶值,經濟面臨滅頂威脅。

外資出走,使非洲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今年來股市大跌14%,是全球最差者之一;去年更重挫逾25%,比邊境市場的平均跌幅還多出10個百分點。

尚比亞股價指數去年也重挫45%,主因銅價大跌,其貨幣克瓦查對美元匯率1至9月期間重貶45%,總統還祈禱老天支撐克瓦查匯率。

去年MSCI非洲股價指數大跌19%,遠遜於MSCI邊境市場指數的表現,未來展望更加黯淡。

國際貨幣基金元月時警告,非洲今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為4%,遠低於10年來的趨勢水準,也僅比去年的3.5%稍好。

多國政府的政策也頻頻出錯,例如奈及利亞拒絕讓貨幣奈拉貶值,迦納過度支出導致負債創新高等,使經濟更雪上加霜。

基金經理人表示,非洲國家過度依賴資源,又未能利用前幾年商品繁榮的機會使經濟工業化。例如安哥拉、奈及利亞與赤道幾內亞,石油占出口總額的90%以上,銅占尚比亞出口額的70%以上,現在因商品價格重挫而使資金大舉撤離。

外資撤離不僅使非洲企業更面臨流動性不足,及國內股市籌資能力萎縮等難題。奈及利亞股市2014年的新資金超過5億美元,2015年僅剩2,300萬美元。

公債殖利率也大幅上升,各國因而減緩發債。2014年非洲國家總共在國際市場發行公債120億美元,2015年已經減半。迦納去年底發行10億歐元公債,殖利率高達10.75%,創新高紀錄。

肯亞和象牙海岸是少數例外,肯亞去年股市雖重挫,但今年來已經翻升,因為經濟較多元化,象牙海岸股市去年逆勢上漲7%。
這些國家大都是能源進口國,且公共政策較健全。
部分投資人撤離非洲撤離後,轉進亞洲邊境市場,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及越南等,這些資源進口國比非洲更努力推動工業化。


【非洲】中國大陸之外第一個 辛巴威公開使用人民幣

2015-12-24
新聞來源: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習近平本月一日訪問辛巴威,與辛總統穆加比(右)牽手同行,顯示兩國關係友好。辛巴威廿一日宣布把人民幣當成主要貨幣之一。 路透


中國大陸與辛巴威達成協議,大陸免除辛巴威今年到期的四千萬美元(約台幣13.2億元)債務,辛巴威本周則宣布准許民眾使用人民幣公開交易。經濟學家說,辛巴威是大陸之外第一個以人民幣為貨幣的國家。

法新社報導,辛巴威財長齊納馬薩廿一日宣布,辛巴威將擴大使用人民幣。總統穆加比廿二日也表示,自明年起擴大使用人民幣將促進流通,進而提振積弱不振的經濟。

辛巴威幾年前因不當的土地改革導致經濟崩潰,面臨惡性通膨,二○○九年通膨率達到百分之五千億,必須發行面額一百兆的鈔票,因此辛巴威幣實際上已不能用,自二○○九年起停用。不過,辛國央行六個月前才終於宣布廢除辛幣。

辛國從二○○九年開始用幾種外幣當貨幣,主要為美元和南非的蘭德。人民幣去年被列為辛國法定的一籃子貨幣之一,但未獲准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現在人民幣可公開交易,大陸觀光客可以用人民幣在辛國消費,辛國也將以人民幣償還中國大陸的貸款。

泛非洲投資和研究服務公司執行長阿貝迪恩說:「我很確定這取決於政治上的喜惡,多過於經濟的考量。穆加比發出強烈的反西方訊息,由於中國大陸承諾將以龐大資金挹注辛巴威,穆加比認為有很好的理由發出這樣的政治訊息。」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二月初訪問辛巴威,簽署了多項協議,主要為重建辛國基礎建設,例如電廠

華盛頓郵報指出,辛巴威把人民幣當成通用貨幣,對大陸具有象徵意義,北京一直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且已有成果,上月國際貨幣基金(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

辛巴威把人民幣當貨幣也是大陸影響力更深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明證。辛巴威一些經濟學家主張,辛巴威擴大使用人民幣,可避開美國的制裁。

【非洲】聖嬰影響 辛巴威降雨量少75%

2016-02-07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辛巴威總統穆加貝5日宣佈,由於聖嬰現象引發異常旱災該國農牧業自去年以來遭受重創,遭遇旱災的地區自即日起進入災難狀態,以確保當局能更有效地調動資源,採取應急措施,減少損失。   

聖嬰現象是東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異常氣候現象,會導致全球變暖,這波旱情波及辛巴威全國95%的地區,降雨量比往年減少75%,影響農民正常播種。部分地區種植的玉米嚴重減產,而玉米是辛巴威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此外,旱災還導致全國1.6萬頭牲畜死亡,一些農戶被迫低價出售家畜,不少農村家庭的收入受到影響。
   
辛巴威是傳統農業國家,農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全國1300萬人口中七成以上生活在農村。由於大旱預計將造成糧食大幅減產,辛巴威政府預計2016年需要進口70萬噸玉米才能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 
  
辛巴威位於南部非洲,一年分雨旱兩季,雨季從11月一直持續到隔年三、四月,當地氣象部門的資料顯示,2015年11月以來的雨季是辛巴威近60年來最乾旱的雨季。(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韓媒:鴻海收購夏普 打倒三星氣焰飆漲

2016-02-27 
新聞來源:中央社 首爾27日專電



三星示意圖 歐新社資料圖


南韓媒體報導,具有104年歷史的日本電機大廠夏普,正準備賣給蘋果手機代工廠鴻海集團,使得鴻海打倒三星電子的競爭更為加劇。

鴻夏戀一度在25日夏普臨時董事會結束後傳出定案,但隨後因為夏普的潛在財務風險而出現變化,「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引述知情人士最新消息,夏普社長高橋興三與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26日晚上在深圳會議敲定日期,將於3月7日簽署合約。

對於鴻海收購夏普案,一向為台灣與日本強烈競爭對手的南韓也高度關注,南韓「東亞日報」26日在「Business Brunch Time」版,以「日本電子的自尊心--夏普最終賣給了台灣企業」為標題,報導了鴻海收購夏普的消息。

報導指出,夏普賣給鴻海是日本家電巨頭首次被外資收購,三星曾派考察團前往日本討論收購事宜,但卻讓鴻海捷足先登,這使得鴻海「打倒三星電子」的競爭更為加劇

南韓財經界認為,三星集團為了收購夏普大阪堺市工廠,在兩個月前曾派出考察團調查過工廠現場內部。生產大型顯示器的大阪堺市工廠擁有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第10代生產線。持有第8代生產線的三星電子此前一直把該工廠生產的60英寸以上的大型面板使用在自家的三星電子電視上,這也是三星集團想要積極收購夏普的理由。

南韓財經專家表示,三星內部也對收購夏普持兩種意見,因此才派遣考察團親自參觀工廠現場,打開工廠大門的夏普和參觀工廠的三星,雙方都充分表露出拋售及收購的意願。

報導指出,有消息顯示,在中國大陸企業陸續投身市場的情況下,雖然三星內部對收購夏普有持反對意見者,認為液晶顯示器(LCD)投資還是未知數,但認為收購擁有第10代生產線的大阪堺市工廠比新建生產線更便宜,持贊成立場者也不在少數。

據悉,2013年向夏普出資100億日圓的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去年年底與日本大型金融公司代表見面時就曾說過:「很想支援夏普,但日本政府似乎誤解了我們的誠意。請轉達我們的誠意。」

鴻海集團方面也展開了不容小覷的攻勢。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5日親自造訪夏普,並積極說服對方的誠意,被認為是決定雙方勝負的主要因素之一。

據報導,1912年由被稱為「日本愛迪生」的早川德次創立的夏普,在日本成為最早開發黑白電視機的企業1988年,在世界上首次推出14英寸LCD。但是,為了趕上落後於三星電子和LG電子等南韓企業的技術競爭力,在LCD領域盲目投資從而陷入資金泥淖。

南韓顯示器業界認為,最近因蘋果生產量減少而擔心銷售額減少的鴻海集團,試圖透過收購夏普以確保核心技術並擺脫轉包企業的形象。台灣富豪郭台銘在公然喊出「打倒三星電子」後,預計鴻海集團與南韓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2016/2/20

【臺灣】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 政院研議可行方案


2016-02-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行政院長張善政日前指示1個月內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及相關配套,行政院政務委員許俊逸今天邀相關部會研商,請內政部研議整體可行解決方案,依短、中、長期分階執行。

許俊逸說,經濟部已長期調查研究,目前經濟部針對可能有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已完成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宜蘭縣、新竹、台南市、屏東縣等7個都會區土壤液化潛勢圖測製;今年將辦理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明年辦理桃園市、苗栗縣、花蓮縣、台東平原等地,至基隆市、南投縣及金門縣、澎湖縣、連江縣等列入下一階段調查,請經濟部加速完成。

許俊逸表示,政府基於政府資訊公開法規定,主動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調查成果與相關圖資,已完成測製的圖資,將依規劃作業時程於3月13日前,完成土壤液化潛勢區公開系統,提供套疊街廓含道路資訊與座標查詢功能,方便民眾及各界使用。

經濟部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已長期調查研究地震引致的土壤液化潛勢,歷年有計畫逐步測製全國主要都會區土壤液化潛勢圖,16日召開「土壤液化潛勢圖資整合會議」,請各單位提供現有土壤液化相關圖資,由中央地質調查所圖資整合,以利資料完整性。

經濟部表示,土壤液化潛勢圖是區域性及大範圍環境地質成果彙整,將土壤液化潛勢初步區分為3級,顯示在設計地震(約為5級、6級震度)時,高、中、低土壤液化潛勢區的分布範圍,經濟部預計於3月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圖資及查詢系統。

經濟部說,造成土壤液化現象,須同時具備細砂質土層、地下水位高及足夠地震力擾動等因素。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相關圖資只是機率發生高低,不代表地震來時,必然發生土壤液化現象。

有關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相關配套措施,內政部將朝提升新建建築土壤液化潛能評估,強化建築物基礎結構設計,加強監督機制方向辦理。

既有建築物方面,內政部研議委託專業技師公會成立諮詢服務團初步篩選判定,提出因應對策,以減少土壤液化對建築物安全影響。另加強宣導作業,讓民眾瞭解何謂土壤液化現象、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意義和對建築物的影響,減少不必要疑慮。



【非洲】蘇丹與南蘇丹 達成油管新協議


2016-02-04
新聞來源:中央社 約翰尼斯堡4日專電

蘇丹與南蘇丹雙方石油部長終於原則上同意新的油管協議,費用依據國際原油價格的浮動而調整。

經過數十年戰亂,
南蘇丹於2011年7月脫離蘇丹獨立。

南蘇丹是內陸國,雖生產石油但沒有輸出港口;蘇丹雖擁有面臨紅海的蘇丹港(Port Sudan)但不生產石油。

南蘇丹必須仰賴蘇丹出口石油賺取外匯,但難以承受蘇丹高額的「買路費」,雙方因此爭議多年無法達成共識。

飽受戰亂與貧窮的南蘇丹,如今面對全球日益下滑的油價,以及高昂的油管與運輸費用,意味著輸出愈多虧損愈多。

南非「新聞24」(news24)今天報導指出,昨天在南蘇丹首都朱巴(Juba)所舉行的會議中,南蘇丹石油部長道(Stephen Dhieu Dau)與蘇丹石油部長阿瓦德(Mohammed Awad),雙方原則上同意油管費用依據國際原油價格的浮動而調整。細節再議。

南蘇丹目前每日產油量已由2011年剛獨立時的35萬桶,下降到15萬桶。大部分油田關閉、產量驟減的原因是現任總統基爾(Salva Kiir)與前副總統馬查爾(Riek Machar)間為爭奪政權所展開的殘酷內戰。

內戰迫使南蘇丹國庫空虛,拖欠蘇丹鉅額油管費用。最糟糕的莫過於讓人民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及日趨嚴重的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