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25

六都恐將消失四都 學者警告2030年逐步實現

2019-09-25
新聞來源:TVBS新聞網  https://news.tvbs.com.tw/life/1205890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在紐約才剛落幕,全球暖化議題再度獲得世界重視,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學者警告,若是再不減碳,台灣受到的衝擊,將會是全世界的兩倍以上,海平面若上升30公分,台灣六都裡有四都會消失,其中一個就是台北市。



多位專家學者呼籲政府,重視溫室效應將帶來的影響,第一線農民站出來,說他們已經受到衝擊。

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洪箱:「下雨,所以一些地瓜會爛根,長不好也種不起來,所以收成都不好,從四月到現在都沒有收成。」

榖笠合作社青農代表吳宗澤:「今年這一期的稻米基本上是完全沒有收成的,即便是年輕人也不想要回來種田,因為種了沒東西收,而且還會虧錢。」

台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假設我們人類碳排放,這個沒有減少,依照現在的速度的話大概2050年我們二氧化碳的空氣濃度就要突破450ppm,到那個時候大概地球就壞掉了,所以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農民學者會這麼憂心,不是沒有原因,根據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發現,氣溫越來越高,造成海平面上升,先受到衝擊的地區包含了宜蘭平原、台北盆地、桃園新竹沿海,以及自彰化以南的海岸平原地區海平面上升1公尺,將淹沒台灣陸地面積約1.59%,約572平方公里,相當於6900多個足球場這麼大,其中農業土地佔1.05%。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汪中和:「現在海平面正在加速(上升),從目前的資料看起來的話,如果說是我們沒有採取有效的減碳行動,2030年最快可能地球就會突破這個1.5度的門檻,當它突破1.5度門檻的時候,其實這個時候壓力開始非常的明顯,而且不管是這個台北,不管是高雄台南都會開始有這些壓力了,所以2030年是一個最好的觀察期。」


圖/TVBS更多


記者卓宜姿:「學界警告如果溫室氣體持續排放,台灣沿海平原有一成的土地,將會受到影響六都裡面,新北、台北、台南、高雄海岸建設和海港都必須重新規劃。」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也許在大直那邊可能松山機場,甚至機場捷運可能受到影響。」

中研院研究統計,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從1990年1億3千萬公噸二氧化碳相當量,增加至2016年2億千9萬公噸,增幅達112%。到底我們生活中,除了二氧化碳,最常且排放最多的溫室氣體是這個。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汪中和:「像我們空調的這個冷媒,我們用的空調冷媒以前氟氯碳化物,後來改良了我們用氫氟碳化物,希望能夠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但是沒有想到氫氟碳化物,它對於這個暖化比二氧化碳要高差不多1萬倍,它現在被我們大量地使用,有一天它也會釋放到我們大氣層,所以我們這些人為所造成的這些溫室氣體,它其實反過頭來都會讓我們的暖化加劇。」

目前台灣排放最多的溫室氣體是哪些產業,占比最大是能源產業有約有65%,其次是製造與營造業約16%,再來是運輸住宅,最後是農林漁牧業占0.41%,全球暖化,你我都是元凶,學者呼籲政府,國土規劃上必須盡快安排,沿海地區居民撤離期程。


圖/TVBS更多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汪中和:「到時候那個全世界(海平面)上升30公分,或者更高,我們這邊大概就是半公尺,或者更多了,所以沿海低窪地區,一定要開始受到影響,甚至要開始撤離,尤其是我們那個地層下陷,低窪的地方它本來就是一個容易淹水,然後來了豪大雨的時候,它水積水會不退,那等到海平面再上升它根本沒有辦法去這個承受,所以如果說現在我們不去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不做好防範到時候我們可能都來不及。」

地球發燒越來越熱,台灣從海平面上一點點慢慢消失,減碳刻不容緩,護不住地球,保不了下一代。


2019/9/23

非洲才是野火大陸

2019-09-15
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https://tw.news.yahoo.com/%E9%9D%9E%E6%B4%B2%E6%89%8D%E6%98%AF%E9%87%8E%E7%81%AB%E5%A4%A7%E9%99%B8-215015976--finance.html

工商時報【林國賓】

巴西亞馬遜雨林大火引起國際社會關切,但當地的火災與非洲相較其實是小巫見大巫,同期間,光是安哥拉的境內火災就多達6,000起,整整是巴西的三倍。
■Africa is the fire continent but blazes differ from Amazon.

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大火引起全球高度關注,但衛星影像顯示,目前火災災情最嚴重的不在南美,而是在非洲大陸。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稱非洲為「野火大陸」因為今年8月份全球每天平均會有10,000起火災,其中至少有70%發生在非洲大陸。NASA強調,非陸近幾年的火災數量其實都居高不下。

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他正在考慮發起一項幫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對抗火災的國際聯合行動,但專家們指出,非洲的情況有所不同,而且問題並沒有惡化,不過未來的確有可能成為大患。

根據NASA的的衛星影像顯示,8月底亞馬遜雨林大火持續延燒的某周,巴西總共有約2,000起的火災,但同期間安哥拉發生的火災多達6,000起,幾乎是巴西的三倍,剛果也有約3,000起的火災。

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教授亞齊博德(Sally Archibald)指出,「雖然安哥拉和剛果火災數量最多,但這些火災主要發生在樹木稀少的草原和小農種植的田地上,所以毀林的疑慮不若亞馬遜那樣嚴重。」

亞齊博德說,「這些非洲生態系統中存有火災管理問題,但火災也是生態系統的一環。在南美洲,相當比例的非森林林地大部分已轉為黃豆農業的耕地,但在非洲,這些林地基本上還是維持原狀。」

草原火災會釋放出二氧化碳,但一年內草就會重新生長,恢復吸收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功能。

亞齊博德表示,這些火災或許可能往森林蔓延,但大多數在災情失控前就被撲滅,除非樹木遭濫砍導致熱帶森林變得更加脆弱。若熱帶森林發生大火時,樹木會死亡,二氧化碳會上升,而且不會迅速返回系統。

火災多並非全是壞事

亞齊博德指出,「重點就是,非洲火災的確非常多,但它不盡然一定是壞事,對生態來說反而還非常有利。我們是不知道會滅林的火災有多少,但證據顯示我們的森林並沒有減少,反而還在增加。」

NASA研究科學家安德拉(Niels Andela)也表示,草原火災數千年來一直是形塑非洲地貌的重要關鍵。

他說,「火災往往是非洲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在地人也不認為火災有害,事實上,火災通常用於農業目的,舉例來說,最常見的用途就是農民輪耕時會刻意生火。」
安德拉指出,非洲森林濫伐的規模也與南美不大相同。他說,「非洲森林濫伐規模較小,部分原因可能在於既有基礎設施相對落後,而且缺乏進入全球市場的管道。但是,這個情況未來的確可能會改變。」

傳統火耕農業須轉型

針對剛果一天的火災超過3,000起,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非洲區首席談判代表穆帕努(Tosi Mpanu Mpanu)表示,非洲慣用的火耕農業實務的確有必要好好管理。

他指出,「火耕對於非洲森林的確是一個重大的威脅,這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計畫,包括輔導農民轉型為集約農業,以及給予小農肥料與種子。

根據歐洲太空總署預測,造成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中大約有25到35%是來自於所謂的生物質燃燒,其中就包括農民蓄意放火燒出農地的行為。

這些人為火災大多數都出現在非洲的熱帶地區

歐洲太空總署哥白尼計畫的研究人員去年12月發布研究報告指出,2016年非洲熱帶地區此類人為蓄意放火的燃燒總面積多達490萬平方公里


喜馬拉雅冰川加速消融 恐衝擊亞洲數百萬人生計

2019-09-23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有南北極以外「第三極」之稱的亞洲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區(Hindu Kush Himalayan),近年來受氣溫升高影響,區內的巨大冰川正快速消融,可能衝擊數百萬人生計,釀成亞洲最具毀滅性的氣候變遷衝擊。

當地冰川快速消融,起初將在未來幾十年增加水流量,隨著消融面積擴大,流入河川的冰水將愈來愈少,導致流域內的國家為爭奪日益稀少的水資源而衝突不斷。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區的升溫速度已快過全球平均,使冰川加速消融。這些冰川提供農民灌溉水源、多座水力發電廠發電及數百萬民眾飲用水。約2.5億人住在這個區域,更有16.5億人仰賴發源於喜馬拉雅河川的下游水資源。源自此山區的主要河川包括雅魯藏布江、恆河、印度河、湄公河,對區域經濟至關緊要,且隨著人口增長,用水需求也大增。

根據喜馬拉雅調適、水和韌性研究(HI-AWARE)計算,在本世紀前印度河、恆河下游地區及雅魯藏布江盆地的用水量,將分別增加24%、42%,以及107%。工業及民生用水將增加三至七倍。

印度TERI高級研究學院區域水文研究副教授普拉卡什博士(Dr Anjal Prakash)說:「這座廣大的高山山脈,是全球最大的淡水來源之一。喜瑪拉雅山是兩極之外,以冰雪形態儲存的最大淡水來源,因此又被稱為『第三極』。」

他說,就算達成巴黎氣候協議最具野心的目標、即在本世紀結束前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仍將升溫攝氏2.1度,區域內三分之一的冰川消融




2019/9/15

【新北】瑞芳點亮十三層遺址(水湳洞選煉廠)

2019-09-13 (五)  中秋月圓夜,點亮十三層遺址(水湳洞選煉廠)

水湳洞選煉廠遺址,俗稱十三層遺址。煉金工業可以分做「採礦、選礦、冶金、煉金」四大步驟,十三層遺址就是昔日金瓜石一帶最大的選礦場所。2007年為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水湳洞地名來自選礦場廣場巨岩旁之海蝕洞,洞旁溪流自山上流出,造成早期於洞旁形成「湳仔地」(台語發音),故被稱為水湳洞。

水湳洞選煉廠落成於 1933 年,考量採掘活動與礦脈分布,廠房建築於是依山而建,為金瓜石的採銅工業帶來最佳的歷史見證。日本人積極開採金瓜石金礦之後,1920年左右發現硫砷銅礦後, 轉為銅礦開採與煉製,1945年由「臺灣金銅鑛務局」接手,至1955年改組成「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之後陸續在樹梅地區、第三長仁礦體附近大規模的露天開採,1980年代晚期隨礦產減少和所屬台金公司結束營業(1987年)而轉由台電接管,後因土地含有金屬物質而列為污染控制場址。台電除確保民眾不受影響,更因應十三層陸續入選新北市歷史建築、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嘗試利用「遠觀型」公共藝術推動文資活化,與國際照明大師周鍊、一隱照明團隊,以及新銳藝術家何采柔合作點亮十三層,首創土地污染用地再利用新模式,期盼帶動在地發展。(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與新聞報導)

在中秋夜晚,舉辦點亮十三層遺址儀式,期待古蹟活化與帶動地方的發展。

下午四點就到現場,
看著古樸的建築在今晚將有不同的外貌呈現



傍晚時刻的試點燈,
選煉廠後方的無耳茶壺山也短暫的露出臉來





期待的時刻終於到來,
天空之城在黑夜中出現,
美極了~~~










水湳洞選煉廠的前方就是陰陽海


水湳洞陰陽海
為天然礦物所形成的自然現象








從無耳茶壺山遠眺陰陽海



2019/9/14

阿拉斯加最熱夏季 北美淨土成氣候暖化最前線

2019-09-13
新聞來源:TVBS新聞網
https://tw.news.yahoo.com/%E9%98%BF%E6%8B%89%E6%96%AF%E5%8A%A0%E6%9C%80%E7%86%B1%E5%A4%8F%E5%AD%A3-%E5%8C%97%E7%BE%8E%E6%B7%A8%E5%9C%9F%E6%88%90%E6%B0%A3%E5%80%99%E6%9A%96%E5%8C%96%E6%9C%80%E5%89%8D%E7%B7%9A-140617082.html


號稱「北美最後一片淨土」的阿拉斯加,今年迎來史上最熱夏季,出現高達攝氏32度的高溫,野火更是延燒2個月不熄,氣候暖化不但讓阿拉斯加冰河迅速消失,當地的自然生態與經濟,都受到嚴重威脅。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更多


美國最北之州阿拉斯加,今年迎來史上最熱夏季,不僅記錄到攝氏32度的破紀錄高溫,熱浪更讓森林大火大肆蔓延。

民眾:「這太誇張了。」

往年到了八月,雨水就會澆熄野火,今年氣候異常乾熱,讓阿拉斯加的天鵝湖野火,連續燒了兩個月。

科學家:「看實際的觀察數據,2019年霧濛濛的時間,比其他季多達兩倍,幾乎等於其他幾年的總和。」

阿拉斯加引以為傲的冰河美景,也正面臨消失危機。

研究顯示從1960年代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最大的主因,來自阿拉斯加冰河融化,融冰量比格陵蘭、南極洲、及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多。

科學家vs.記者:「這整片湖,1950年代早期這裡根本沒有湖,真的沒錯,冰層一直覆蓋到,湖最遠端那一邊。」

改變的不只是阿拉斯加,全球各地都免不了受到影響。

記者:「當這些水分子進入海洋,流到世界上其他地方,這就不再只是阿拉斯加地貌改變的故事,也是邁阿密的故事,是查爾斯頓舊金山灣的故事。」

科學家:「一旦這些冰都融化了,流入大海,只要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水都不會回到這裡了。」

還有一眼看去,不會立刻察覺到的改變,例如:氣溫上升讓新種類的蝨子,北移出現在阿拉斯加,帶來新的疾病,科學家還發現,北極圈內的胡蜂螫人案例,過去五年來增加了百分之60。

科學家:「現在蜂后儘管在積雪下,沒有經歷酷寒,都能存活下來,蜂后越多蜂群就越多,蜂群越多胡蜂數量就越多。」

還有阿拉斯加的經濟支柱,鮭魚,因為許多溪流水溫升高,變得不適合河鮭魚產卵繁殖。

科學家:「這個夏季的氣溫,原本預計2069年才會出現,真的溫度升高的程度,比我們原先估計的超前了50年,那確實是很大的警報。」

海面下的生態,也悄悄在改變。

科學家vs.記者:「我們在監測有害的藻華,他們在檢查水中有害藻類,產生的毒物樣本,因為氣溫較暖,藻類跑到更北邊來生長,可能速度也更快,這裡的居民也很擔憂,因為事關食物安全。」

阿拉斯加號稱北美最後一片淨土,隨著日漸暖化的氣候,原本豐富和諧的自然生態,會面臨什麼樣的危機沒人敢說。




頁岩油產量暴增 美國超越沙國躍居最大產油國

2019-09-13
新聞來源:路透社 中文新聞 

(路透倫敦12日電)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天表示,全球原油需求受到經濟疲弱拖累,但美國短暫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供應豐沛帶來較低價格也刺激石油消費。

國際能源總署在月度報告中指出:「目前的油價比一年前低約20%,這將對消費者有利。」

頁岩油產量遽增,讓美國於6月暫時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原油出口量突破每日300萬桶。

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全球原油需求成長預料將會持續受到抑制,主要是受到美中貿易緊張衝擊以及經濟走疲影響。中央社(翻譯)




2019/9/1

190萬人一夕之間失去國籍!印度阿薩姆人在自己的國家成了「非法移民」

2019-9-1
新聞來源:風傳媒 / yahoo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190%E8%90%AC%E4%BA%BA-%E5%A4%95%E4%B9%8B%E9%96%93%E5%A4%B1%E5%8E%BB%E5%9C%8B%E7%B1%8D-%E5%8D%B0%E5%BA%A6%E9%98%BF%E8%96%A9%E5%A7%86%E4%BA%BA%E5%9C%A8%E8%87%AA%E5%B7%B1%E7%9A%84%E5%9C%8B%E5%AE%B6%E6%88%90%E4%BA%86-%E9%9D%9E%E6%B3%95%E7%A7%BB%E6%B0%91-013001156.html




印度政府31日公布公民身分普查的最終名冊,不在名冊上的人將失去公民身分,東北部阿薩姆邦3300萬人口裡,約190萬人在一夕之間失去國籍,其中穆斯林與窮人受到最大影響。印度政府聲稱這是為了掃蕩非法移民,但許多人憂心這是變相打壓當地穆斯林。印度內政部29日表示,那些不在名冊上的人可在120天內提起上訴。

阿薩姆邦(Assam)是印度唯一有國家公民登記名冊(NRC)制度的邦,該名冊創於1951年,當時用來區分印度公民與東巴基斯坦(East Pakistan,後來獨立為孟加拉)的非法移民。2013年,印度最高法院下令更新國家公民登記名冊,當局於2015年開始實施公民身分普查程序,阿薩姆邦的居民必須出示文件,證明他們或他們的親人在1971年3月24日(孟加拉宣布脫離巴基斯坦獨立的前一天)之前就來到阿薩姆邦,而去年公布的名單有400萬阿薩姆人被排除在名冊外。

反對者憂心上百萬穆斯林將被驅逐出境

那些未能提供文件證明公民身分的阿薩姆人將被視為非法移民,支持國家公民登記名冊的人表示,這有助於掃蕩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但反對者擔心這將導致阿薩姆邦上百萬講孟加拉語的穆斯林被驅逐出境,有人憂心這份名冊將讓擁抱「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對當地穆斯林的宗教歧視有了正當理由。


8月30日,一個阿薩姆家庭在國家公民登記名冊中心外面確認文件(美聯社)更多

許多人認為,印度當局此舉最後將導致大批阿薩姆居民淪為無國籍人士,憂心這可能引發類似緬甸少數族群羅興亞(Rohingya people)穆斯林逃到孟加拉的人道危機。目前尚不清楚被剝奪印度公民身分的人是否能享有社會福利或擁有財產,《英國廣播公司》(BBC)推測其中一個可能的情況是,這些被剝奪公民身分的人將獲得工作許可,並享有一些基本權利,但沒有投票權。

擔憂失去公民身分 許多阿薩姆人自殺

印度政府在2015年開始實施公民身分普查程序後,許多講孟加拉語的印度教徒及穆斯林擔心自己會被排除於名冊,喪失公民身分並遭到拘留,於是選擇自殺。先前被當局宣稱為非法移民的1千人已經被分別關在監獄裡的6間拘留所,印度當局正在興建另一間預計收容3千人的拘留所,阿薩姆邦政府計畫再興建10間拘留所關押那些失去公民身分的「非法移民」。


32歲的妮莎(Halimun Nessa)流著眼淚說,丈夫阿里(Rahim Ali)擔心孩子失去公民身分,於是選擇自殺(美聯社)更多

當地一名男性被拘留者獲釋後透露,他被關在一間只能容納40人的房間,而那個房間卻關了約120人。許多被關在裡面的人得了憂鬱症,甚至兒童也跟著父母一起被拘留。
「我在自己的國家被當成外國人」

擔任教師的希克德(Shahibul Sikder)來自阿薩姆邦西部巴爾佩塔地區(Barpeta),他的家族從1938年開始定居在阿薩姆邦,他的父親與兄弟姐妹的名字都被列入國家公民登記名冊,只有他被排除在外,這顯然是因為戶口登記出了問題。希克德說:「你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被當成外國人,這不只是我,很多人都很害怕……整個家庭都很不安。」


國家公民登記名冊中心的官員為阿薩姆一名小男孩拍照(美聯社)更多


印度非政府組織「正義與和平公民」(Citizens for Justice and Peace)協助那些受到影響的阿薩姆人,該組織秘書塞塔爾瓦德(Teesta Setalvad)表示:「印度在1969年後才有合法的出生證明,我認識的許多印度人都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出生證明,所以我們要說那不是他們父母嗎?所以他們就不是印度人嗎?」她批評這件事簡直就是「惡夢般的一團混亂」。


窮人受影響甚深

許多沒在國家公民登記名冊上的窮人將受到嚴重衝擊,因為他們沒有錢支付提起上訴的相關費用。阿薩姆邦巴克沙地區(Baksa)杜穆里亞村(Dumuria)48歲的店舖老闆戴依(Chandan Dey)說:「就算窮人有文件,但他們被迫經歷這麼多事。村子裡很多人都是文盲,他們得去找其他人協助填寫表格,這導致了許多費用,而且聽證會的地點可能在50至150公里之外,所以這些人還得租車。人們正為此受苦。」


8月31日,阿薩姆邦布拉布里村的村民正在檢視自己的名字是否在國家公民登記名冊上(美聯社)更多


戴依與其他9名家庭成員被排除於國家公民登記名冊外,他說:「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我們已經繳交了相同的文件,他們問我們是否還有其他文件……我們現在老了。我爸爸快要死了,我們家在這裡已經4、5代了,我們難道可能是外國人嗎?這合乎邏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