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30

【新北】淡水 滬尾砲臺~北門鎖鑰


淡水的古地名為「滬尾」,一說是原居於此地的凱達格蘭族語之音譯,語源為「Hobe」,是河口的意思;另一說則是認為此地昔日有許多捕魚的石滬,而在石滬尾端建立的聚落就稱之為「滬尾」。




清政府於英法戰爭中戰敗,咸豐8年(1858年)分別與俄、美、英、法簽訂「天津條約」,當時因臺灣的政治中心在南部的臺灣府(今台南),若商定位於北部的淡水為開港之地,可以減少跟外國人的接觸往來。而英國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來台勘查欲開放的通商港口,認為臺灣府港口淤積嚴重,使得船隻難以停泊,而議定滬尾(今淡水)為通商口岸。

滬尾砲臺(又稱滬尾礮臺),為建造於1886年的火炮砲臺,佔地約8公頃,該砲臺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主導建造。
光緒二年(1876年),劉銘傳初抵淡水,發現紅毛城一帶地勢險要,為兵家必守之地,於是命提督孫開華在此修築砲臺,砲臺位於紅毛城西邊約半公里處,是一座二重方型城堡,佔1.5公頃,外牆高三丈餘。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四字於門額上,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淡水港。此外,這座砲臺不負重望,在光緒10年(1884年)中法戰爭時,發揮守備功能,加上台灣人民自動招募義軍死守鄉土,得以獲得勝利。(參考馬以工著 尋找老臺灣 p.38)

照片拍攝日期:2017-12-03

砲臺唯一的出入口是東南方的營門,門額上方是劉銘傳所題的「北門鎖鑰」四個大字。



厚實的子牆是砲臺的主要壁體,以當時昂貴的鐵水泥修築而成,
最大厚度達4.2公尺,最高達7公 尺,突顯易守難攻的優勢。



高大的城門



中央廣場在清朝曾設有兵房,推測是高階軍官指揮辦公之處,
但在1930年倒塌後,空地改作操兵場。





兵房內部空間




甬道:連接各兵房和彈藥房



砲座都集中於面海的兩側,最大的砲設於西北位置,
用360度迴轉的全圓磨心砲架,射角可以全面涵蓋淡水河口及北邊海岸。
砲口前的子牆成弧形且下凹,是為了因應彈道發射而做的設計,
旁邊的子牆上,有一排砲彈形狀的凹洞,這裡就是儲放砲彈的地方。












2018/3/11

地熱國家隊啟動 探勘仁澤溫泉

2018-03-11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黃佩君、林菁樺/台北報導〕台灣許多地方有溫泉,意味著豐富的地熱發電潛能,但過去囿於技術,地熱開發較少。目前政府推廣綠能將觸角延伸至地熱,第一支「國家隊」即將成型。經濟部官員透露,中油與台電本月二十一日將簽署協議,合作探勘開發宜蘭仁澤溫泉地熱潛能,若證實有開發潛能,由台電接手地熱發電工作。

第一支地熱「國家隊」本月21日成型,中油、台電合作探勘開發宜蘭仁澤溫泉。圖為仁澤溫泉的煮蛋槽,白煙裊裊,常吸引遊客前往煮蛋。 (資料照﹜


中油、台電 21日簽署協議

為鼓勵地熱發展,經濟部能源局除規劃二○二五年地熱發電目標要達到二○○MW以外,今年更祭出地熱發電系統示範獎勵辦法,希望年底能出現首座地熱發電廠。

另外,國營事業也投入地熱發展,第一支「國家隊」將正式啟動。經濟部官員透露,中油與台電二十一日將簽署協議,進行國營事業首宗地熱合作開發案,選定宜蘭仁澤溫泉做為示範開發點。

中油表示,經地質評估後,認為仁澤是較有利於開發效益、潛能較高的地區,同時該地區土地產權屬林務局,也避免向民間承租土地所需的時間及繁瑣程序。目前雙方共識是由中油進行一到兩口井的鑽探,確定有開發潛能後再擴大,鑽探時間約半年。

中油也分析,目前台灣淺層地熱仍以大屯火山最高,但因其水質帶有強酸,需投資技術進行克服;而仁澤水質則為無色無味的碳酸泉,相對效益較高,但具體是否可開發,仍要視鑽探結果而定。


有開發潛能 再進行發電工作

過去中油曾有豐富的地熱井鑽探經驗,一九八七年前即在全台進行三十四口地熱井的鑽探,並在清水設立地熱發電廠。中油探採事業部副處長施輝煌表示,地熱井須具備幾個條件,包括地下必須有熱源及水源,才能以沸水高溫形成能量,且地質一定要有裂隙及壓力差,才會形成好的溫泉;因此,適合地熱發電的溫泉,必須符合高溫、水量夠大、有持續性,才能永續發展。

除了仁澤開發案,台電今年也正式啟動綠島地熱發電計畫,首座地熱試驗探勘井日前正式動工,預計二○一九年底前設置二○○kW的發電機、二○二○年完成地熱示範發電廠,裝置容量預計四十MW。

========================================================================

「鳩之澤溫泉」,即「仁澤溫泉」

鳩之澤溫泉,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在土場溪畔,海拔約520公尺。
日據時期稱之為「旭澤」或「鳩之澤」,意涵為溪谷穿越,形成澤地,每日清晨可見大量鳩鴿群在天空飛翔而命名。1970年,林務局改名仁澤溫泉,2004年又復名「鳩之澤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