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2020/7/21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

2020年暑假花東行(2020-07-16~20)

造訪日期:2020-07-16 (星期四)

要進入錐麓古道需事先在臺灣國家公園入園入山線上申請服務網申請入園證,
入園當天上午10點前帶著申請單和所有人的證件,
在收費查核亭查驗身份並購票後進入。



當天一早6點我們從台北出發,
中途只在距蘇花改出口很近的台泥DAKA園區」休息吃早餐,
之後就直奔太魯閣國家公園,
抵達收費查核亭時已經9:30了,
購票進入開始錐麓古道行。

台泥DAKA園區DAKA,是太魯閣語「瞭望台」的意思,
象徵台泥希望能與所在地和平村一起瞭望美好未來的初心。

錐麓古道收費查核亭就位在往燕子口(海拔274公尺)步道入口處



進入錐麓古道園區後,
在吊橋上還能開心的欣賞太魯閣峽谷與立霧溪的美景。

錐麓古道為登山型的步道,
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
是日治時期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的一部分。
1914年太魯閣戰爭(日本軍事討伐太魯閣族)後,
台灣總督府為治理立霧溪流域的太魯閣族部落,
修建從新城到塔比多(天祥)的道路,
1921年再從塔比多向西延伸至立霧溪中游卡拉寶部落,
1935年續向西拓修,
翻越合歡山到霧社,
此即是合歡越嶺古道。

步道全長有10.3公里,
目前僅開放錐麓吊橋至斷崖駐在所段,
長約3.1公里需原路進出。


照片左為錐麓吊橋,右為山月吊橋(到訪時還未開放,預計8/12開始啟用)



一過吊橋後就是永無止盡的上坡上坡上坡,
有的路段有階梯,
有的路段則是原始步道,
部分路段一旁還設有繩子可以輔助。









感覺見到曙光,約1k處的巴達岡駐在所到了

巴達岡位於燕子口上方的河階地,
海拔約450公尺,
三百多年前為太魯閣族部落所在,
日治時期則是前往錐麓斷崖至天祥的必經之地。

1914年太魯閣戰爭(日本軍事討伐太魯閣族)期間,
這裏設置了「巴達岡隘勇監督所」
(後更名為「巴達岡警察官吏駐在所」)
1927年太魯閣入選「臺灣八景」,
駐守巴達岡的警察在這裏栽種櫻花,
使得巴達岡名列在「太魯閣十二景」之中。
1934年巴達岡有完善住宿、餐飲、醫療設施等,
成為內太魯閣僅次於天祥的重要觀光據點。
1945年8月日治時期結束「巴達岡警察官吏駐在所」也因此廢棄。
1946年3月國民政府命令正式廢止。
(資料來源:更生日報 2020-07-04)




巴達岡駐在所的殘蹟







在巴達岡駐在所想像這裏過往的繁榮景象,
稍做休息後,
又開始上坡上坡再上坡…

巴達岡二號橋









終於走到2.3K了,
接下來的步道平緩許多,
也表示最美的斷崖景色就快到了。








2.6K-3.1K是錐麓古道上最壯麗的景色,
前面身體上的疲累,
在這裏完全被心靈上的滿足給覆蓋掉了。

錐麓斷崖海拔765公尺,
原路徑只有30公分寬,
1917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
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載運火砲。




地殼隆起加上立霧溪不斷侵蝕下切形成的峽谷地形一覽無遺








地質為大理岩層構成,草木難生







錐麓古道目前只開放到這裏,要原路折返


以為回程下坡會好走許多,
但事情並不是像我想的這麼簡單,
平常只是健行的我,
遇到這種登山型的步道,
是我把它想的太簡單了,
回程下坡走到雙腿發抖而且有不想再走下去的感覺,
當下每跨出一步時小腿都超級酸痛的,
若有登山杖的輔助應該會好很多吧!
上山靠體力、下山靠腿力啊!

我們在距離出口2、300公尺時遇到了午後大雷雨,
突來的大雨讓我們擔心下坡步道會更滑更難行走,
因此加緊腳步,
在下午2:40左右終於來到出口,
結束這趟身體疲累但心裏卻又無限讚嘆壯麗峽谷美景,
這趟旅程來回6.2公里,
共花了5個小時。




2020年暑假花東行

第一天:【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夜宿花蓮市

第二天:沿台9線南下→路過MR. SAM咖啡館→

第三天:

【花蓮】玉里蒸汽火車~仲夏寶島號玉長公路穿越海岸山脈到東海岸→

沿台11線南下【台東】比西里岸(白守蓮)-木頭羊、寶抱鼓、幾米

沿台11線北上【台東】成功石雨傘、石空鼻

【台東】長濱膽幔海岬玄武岩地形 (烏石鼻漁港)【台東】長濱金剛大道、梯田

【台東】長濱真柄部落、梯田台東最美星空音樂會在長濱八仙洞→夜宿真柄民宿

第四天:台11線繼續北上

第五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