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2020/7/24

【花蓮】豐濱新社海階、梯田

2020年暑假花東行(2020-07-16~20)

造訪日期:2020-07-19 (星期日)

位於花蓮豐濱的新社梯田從海岸山脈山腳下延伸到海階上,
是全台灣最大的臨海梯田。

來自宜蘭平原的噶瑪蘭人,
南遷到這裏建立新聚落,
該地名為「新社」, 
噶瑪蘭語是「萬物養生之地」。



新社部落的居民多為來自宜蘭平原的噶瑪蘭人,
為了能在這裏種植水稻,
到這裏的先民辛勤的開闢梯田,
再引進溪水稀釋土壤鹽分,
讓土地得以栽種水稻。
近來在農糧署的協助下,
正發展相關的有機認證。

田地上設有許多裝置藝術,
吸引旅人前來拍照留影。






我們到訪時已是七月中旬,
一期稻作皆已收割完畢,
不見黃澄澄的稻浪隨風搖曳。
(六月下旬是欣賞金黃稻浪的最佳時刻)







新社海階

東部的海階大致以新社為界,
以北的海階發育較少,
以南的新社至豐濱及大港口至台東加路蘭則普遍可見。

新社海階共有三階,
公路所在的階面為第二階,
此階面面積最大、梯田最廣,
且與新社沖積扇相連,
臨海階崖高約8-10公尺。
(資料來源:台灣地景保育網)

海階的成因:
先由海水侵蝕成海蝕平台,
後因地殼抬升而成海階(海岸階地),
是離水作用的證明。




噶瑪蘭人世居於宜蘭平原,
在漢人進入宜蘭平原不斷拓展開墾範圍後,
土地被侵占也因此限縮了噶瑪蘭人的生存空間。

1853年,
以加禮宛社為主的噶瑪蘭人開始遷徙,
有的移居至三星、蘇澳、南方澳一帶,
有些更南遷至花蓮、台東。

移居花蓮的噶瑪蘭人落腳於今日新城鄉嘉里村,
建立自己的家園--加禮宛社。

1875年,
清廷開通蘇澳到花蓮的北路,
統治勢力正式進入東部並引入漢人到後山開墾。

1878年3、4月間,
因清官勒索加禮宛社又在購買土產時欺壓,
甚至有凌辱婦人的事情發生,
使得加禮宛社的噶瑪蘭人忍無可忍,
於是聯合撒奇萊雅人共同抵抗清軍,
因此爆發「加禮宛事件」。
兩族人對抗清軍數日但後來部落被毀死傷人數眾多,
此事件後,兩族人隱匿到阿美族部落裏,
噶瑪蘭族和撒奇萊雅族在歷史上消失了。

新社部落的噶瑪蘭人是在加禮宛戰役後才南遷至此,
保留了傳統的噶瑪蘭文化,
及製作香蕉絲的工藝技術。

從1987年開始,
噶瑪蘭人開始向政府陳情、請願,
直至2002年12月才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一族。
(資料來源:新社部落歷史沿革)


(撒奇萊雅族自1990年開始正名運動,
直至2007年1月才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三族)


【相關文章】
2020年暑假花東行

第二天:沿台9線南下→路過MR. SAM咖啡館→

第三天:

【花蓮】玉里蒸汽火車~仲夏寶島號玉長公路穿越海岸山脈到東海岸→

沿台11線南下【台東】比西里岸(白守蓮)-木頭羊、寶抱鼓、幾米

沿台11線北上【台東】成功石雨傘、石空鼻

【台東】長濱膽幔海岬玄武岩地形 (烏石鼻漁港)【台東】長濱金剛大道、梯田

【台東】長濱真柄部落、梯田台東最美星空音樂會在長濱八仙洞→夜宿真柄民宿

第四天:台11線繼續北上

第五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