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2017/5/12

【彰化】芳苑王功蚵田、蚵車、風力發電裝置

照片拍攝時間:2017-05-06

王功的地名傳說

明崇禎12年(西元1639年),林氏兄弟-晉壁和晉玉,從福建同安來到芳苑鄉王功村這個地方,遙望三溪交會入海,遠看如游龍口吐蓮花,並有七粒沙崙環繞,猶如七枝蓮花梗浮出水面,兄弟兩人因而決定在王功落腳,寫下王功移民開墾史的首頁。

當時,荷蘭人佔領台灣南部,西班牙人則占有北部,只有台灣中部沒有受到太多外來文化的影響。

西元1683年,施琅攻打台灣,鄭氏王朝敗降,台灣納入清朝版圖。

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曾率領船隻橫行於台灣西海岸,成為沿海居民最大的恐懼,正當蔡牽準備上岸時,狂風巨浪突起,「池王爺」顯靈為一雙大腳踩住了海盜的大船,海盜趕緊跪下來祈求「池王爺」的原諒,居民也感恩「池王爺」顯靈逼退海盜,事後蔡牽為感謝王爺開恩,再回大陸泉州運材料來改建王爺宮(今壽山宮),還通令所有海盜船隊,每次航行至此要向王爺宮舉香遙拜,也不能再去搶奪,船隻航行於此,只知道這裡是「王」爺「宮」,後來村民感念王爺的護佑功績,將「王宮」改為「王功」,讓子孫不要忘記王爺的功勞。(資料來源:王功故事館內的文字解說)





王功漁港與「王者之功橋」

王功蚵藝文化


王功位於台灣西部海岸線的一個偏遠地區,因為偏遠而保留了原始的漁村風貌,在王功,可以體驗特有的蚵仔文化,並欣賞到當地居民利用蚵殼發揮創作,展現海洋文化與生活美學。

取完蚵肉後廢棄的蚵殼,在余季夫婦及愛鄉地方人士的努力下,共同推廣蚵殼的藝術文化,在民國92年(2003年)成立蚵藝文化協會至今。蚵藝的展現結合當地生態,有用蚵殼做成的黑面琵鷺、丹頂鶴…等屬於地方特色的紀念品,更有利用蚵殼製作成大型的戶外裝置,讓原本平凡無奇的蚵殼增添了生命力,也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來源。另外,蚵藝文化協會也推動一系列的觀光體驗活動,透過在地的蚵農帶領遊客搭乘運蚵車來到潮間帶,近距離的接觸蚵田、採蚵、洗蚵,還有挖掘扇貝的活動,將蚵田的養殖及蚵藝的文化轉化成觀光資源,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活化地方產業。


王功蚵藝文化館與王功故事館間的漁港美食區,照片左側為芳苑燈塔

王功故事館外的裝置藝術都是由蚵殼拼湊而成的

  


牡蠣養殖

芳苑鄉王功村位在彰化西南,大肚溪及濁水溪出海口之間,泥沙淤積形成的海埔新生地面積廣闊,加上潮汐漲退落差大,適合在潮埔上養殖牡蠣。這裏的牡蠣養殖採用是平掛法,漲潮時,蚵田被海水淹沒,退潮時才露出海平面,因此,這裏的蚵農在從事養殖工作時需配合潮汐時間才能下蚵田工作,退潮時若正值太陽高掛的午時,也得把握退潮那幾個小時趕緊下蚵田工作,非常辛苦,也因此,防曬工作不可少。

牡蠣生長的環境條件需要是含有適當腐質的沙黏土海灘,退潮時能露出水面20~30公分,北面若有地形及地物阻擋北風侵襲者更佳,牡蠣種苗一般均採自天然,台灣採苗可分為二個時間,一為7~8月間,二為10月至翌年2月間。
養殖過程有:「綁蚵串」(在蚵殼堆中找比較大的蚵殼,清洗乾淨後用鑽孔機打洞,再一串串綁起來曬乾,等待蚵苗季節的到來)、「附蚵種」(種苗採自天然)、「分蚵苗」(著苗約20天後,運搬到達目的地將其放入海水中,分掛養殖架上)、 「巡蚵田」、「搬蚵串」、「撿大蚵」。
台灣主要的蚵仔養殖區在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及澎湖縣。因為牡蠣在15℃以上即能成長,所以全省海域都適合養殖。其養殖方式,依各地地形不同而異,在較淺海域或潮間帶大都使用插枝式及平掛式養殖,較深的海域則採垂下式養殖。(參考資料:蚵畫人生 http://www.ork.org.tw/teaching_detail.asp?seq=11)


體驗活動

今天參加同事發起的王功採蚵活動,由王功蚵藝文化協會帶領我們進行半天的體驗活動,在協會人員對王功地區蚵藝發展與蚵田養殖的介紹後,就開始一系列親手做的體驗活動。

體驗活動之一:烤蚵
品嚐味道鮮美的蚵肉

體驗活動二:青蚵仔嫂的裝扮,烈日下工作的防護

體驗活動三:「綁蚵串」
將蚵殼清洗乾淨後用鑽孔機打洞,再用繩子串起來


體驗活動四:搭乘運蚵車,往潮埔前進
俗稱「海牛」的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成為彰化縣的無形文化資產。
芳苑鄉位於彰化縣的西面,臨台灣海峽,是一個三萬多人的小鄉鎮,在大肚溪與濁水溪沖積下,形成600公頃的濕地。靠水吃水,當地人借潮間帶環境之利,養殖蚵仔。台灣的蚵農多以竹筏採收,但芳苑淤泥多,越積越厚,使海溝變小,潮漲時水只及腰,船隻難行。然而每次採收蚵仔,至少也有100台斤重(即60公斤),人不能全挑,惟有靠牛車協助。這裏的牛還要務農,水陸兩用,全台獨有。(蘋果日報2015年12月19日報導)

目前柴油車已取代牛隻,我們搭乘的就是柴油車的運蚵車。




平掛式養殖法的蚵田

蚵田與風力發電裝置

王功蚵採「平掛式」養殖法
臺灣常見養殖牡蠣的方式有「平掛式」、「插蚵式」以及「垂吊式」。王功蚵採平掛式養殖法,蚵殼掛整齊排列在淺灘上的竹竿,引蚵苗附生,任潮汐漲退領受海水及陽光滋潤,蚵仔通常體型較小,蚵肚呈圓形乳白,特別鮮甜,因而有「珍珠蚵」的美名。

牡蠣的宿敵是「蚵岩螺」,它會在牡蠣的殼上鑽洞,吐出消化酶把牡蠣吃掉,蚵岩螺在蚵架上沒有天敵,退潮時就地休息不用回到水裏,蚵農只能在巡蚵田時一顆一顆的抓,非常的辛苦。


運蚵車結合了生態觀光





蚵田與小白鷺

退潮時出來覓食的和尚蟹,特徵是直走不橫行、旋轉式挖沙坑

體驗活動五:採蚵與洗蚵
採完蚵,在蚵田裏就要洗蚵,將蚵殼上的雜質去除








體驗活動六:潮埔上挖扇貝
真的有挖到,而且很大顆,離開時,讓扇貝回歸大自然







體驗活動七:剝蚵
真的是要有些技巧的啊~~~



體驗活動八:油煎鮮蚵煎餅
用剛剛現剝的蚵仔加上三種麵粉、一些蔬菜、一顆蛋、少許水,
攪拌均勻就可以下鍋油煎了



體驗活動九:品嚐鮮蚵煎餅
用的食材很簡單,但真的很美味


在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下,王功屬於鄉村社區,故在發展過程特別重視經濟生產的面向,唯有如此,才能讓鄉村社區的發展得以永續。王功發展出來的觀光文化,有其區域特色,如:蚵農利用運蚵車帶著遊客前往潮埔地,在研究的面向上,屬於區域傳統(區域複合體分析)。

目前臺灣的風力發電裝置分布最多的即在西部濱海地帶。

臺灣西部海岸地形:沙岸、潮埔、堆積、離水作用。


【相關文章】
芳苑燈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