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2016/12/10

【新北】卯澳利洋宮、石頭厝、福連國小~福隆沙灘


2016-11-14 (星期一)     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21公里行程(三)


結束馬崗潮間帶的探索後,續往北騎,進入另一個漁村--卯澳。「卯澳」地名的由來,有一說是從高處俯視灣澳,形似「卯」字,故而得名,清乾隆中葉,吳文芳開墾三貂社地(即今之貢寮里),是本區開闢之始,而後漢人自基隆翻山越嶺,經三貂古道移入貢寮,逐漸形成小聚落,百餘年來居民大都靠養殖九孔或捕魚維生。(資料來源: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官網)

地名上的「灣」和「澳」同義,指往內凹的海灣之意,如:卯澳、澳底、蘇澳…。而向外海突出的則為「岬」或稱為「角」、「鼻」、「頭」,如:三貂角、鼻頭角…。

卯澳地名由來的多種說法,刻在漁港旁的圍牆上:



左側海灣的最凹處即是卯澳聚落所在



利洋宮

從濱海公路一轉進卯澳漁村,在卯澳漁港對面就是「利洋宮」,利洋宮主祀「提籃觀音」,據廟方人員表示,「提籃觀音」是漁民在海邊拾獲的,觀音像上還印有普陀山的字樣,觀音手持的籃子裏還有魚,被認為是漁村豐收的象徵,因而建廟祭祀。我們到訪時,看到三尊提籃觀音手提的籃子,廟方人員表示,提籃觀音不只這三尊喔!

卯澳漁港



提籃觀音 (照片來源:蘋果日報)
石頭厝

卯澳的另一個特色則是石頭厝,石材來源為「就地取材」,取自海岸的砂岩,屋架取自後山的竹材,屋頂在過去多以野生茅草鋪成。卯澳的石頭厝大致可分成三種不同的格局與砌法:

第一種型式為一條龍、「亂石砌」的格局,這是最普遍也最經濟的方式,牆面以大小相近的自然卵石或粗略打鑿過的石塊組砌而成,頗具粗獷之美。
第二種型式是單伸手、「水平砌」的方式,先將石頭打鑿成高度相當的石條,再一層層水平疊砌而成,牆面簡潔有序。
第三種為三合院式的「人字砌」法建築型式,不論技巧、強度、費用都較高,牆面以加工過、大小等長的石塊斜倚約45度疊砌而成,灰縫曲折交織如 「人」字,頗具特色。(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官網)





吳家樓仔厝

原為大戶人家因漁獲豐收所蓋的大房子,後改建為碾米廠,因設備及機具需要,採2樓建築型式,為附近村里的碾米場所。而碾米時會產生的飛灰、且未乾穀物需曝曬及附屬產品米糠堆置等考量,乃設有寬廣庭院及以石頭建成的圍牆為區隔。

本石頭古厝的砌法包括「亂石砌」、「平行砌」及「人字砌」三種。(資料來源:當地解說牌)






福連國小

一個位於濱海旁的學校,發展海洋教育,帶領學生浮潛、認識海洋等活動,然由於人口外移的影響,105學年度的新生為零。








後面的一段路,都在快速趕路中,為了搭乘13:56的台鐵區間車回台北,所以之後的路程就沒有停下來好好的欣賞景色了。




福隆海灘,和印象中的大片沙灘差距頗大




參考資料: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官網。http://www.necoast-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0081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官網。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6&id=12495dcc7cf000005b8c


相關文章:

【新北】福隆車站-舊草嶺隧道-宜蘭石城-萊萊地質區-四角窟觀景區

【新北】馬崗潮間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