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2015/9/12

【花蓮】壽豐鯉魚潭、環潭自行車道、月全食


鯉魚潭位於花蓮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腳下,距花蓮市僅18公里。鯉魚潭南北最長處約1.6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30公尺,最深處15公尺,為木瓜溪及花蓮溪支流所形成的堰塞湖,湖的面積約 104 公頃,湖水來自地底湧泉,終年清澈, 是花蓮縣內最大的內陸湖泊,地質上屬於中央山脈系統,東有鯉魚山、西有銅門。當地人原稱之為「大陂」,阿美族人則稱之為「巴鬧」,後因東傍鯉魚山而被命名為鯉魚潭。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在鯉魚山、銅門山及木瓜山之間,曾有一條古銅蘭溪,鄰近的文蘭溪、荖溪、白鮑溪與平和溪均為古銅蘭溪的支流,而鯉魚潭目前的地點,則是古銅蘭溪一段河面較寬的河面。由於向源侵蝕的作用,平和溪與白鮑溪之間,以及荖溪與白鮑溪之間均曾發生過河川襲奪現象,造成荖溪的流向改變,古銅蘭溪的水量驟減。加上鯉魚潭北側的文蘭溪沖積扇因崩塌淤積,造成鯉魚潭出水口的堵塞,以及荖溪伏流的湧出,形成一處堰塞湖,也就是今日鯉魚潭的雛形。(資料來源: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官網)

下方為河川襲奪的示意圖(來源:鯉魚潭風景管理處):


(一)河川襲奪發生前,荖溪、白鮑溪是古銅蘭溪的支流,兩條溪匯集後向北流入木瓜溪,古和平溪則流入花蓮溪

(二)前期襲奪為古和平溪的向源侵蝕,切穿分水嶺,襲奪古銅蘭溪和白鮑溪。

(三)後期襲奪為古銅蘭溪繼續向北侵蝕,襲奪支流荖溪,在池南森林遊樂區東北方形成襲奪灣,荖溪與古銅蘭溪、古和平溪形成今日的荖溪,而池南古銅蘭溪則成斷頭河。

(四)古銅蘭溪因襲奪成為斷頭河後,水量減少,無法沖刷其北方的文蘭溪挾帶而下的泥沙,在今日鯉魚潭的北方行形成沖積扇,逐漸堰塞河道,舊河道積水成湖,形成鯉魚潭這個典型的堰塞湖。



照片拍攝日期:2015-04-04









=========================================================
Q1:請同學對照下方的等高線圖、空拍照片與衛星影像圖,提出你所看到的地景。
Q2:下方等高線圖左側等高線較密集處為中央山脈,右下角花蓮溪的下方為哪一座山脈?


鯉魚潭名稱的由來即為東側的鯉魚山,山與湖同名
齊柏林空拍的鯉魚潭



到鯉魚潭可以租台自行車來趟環潭之旅,環潭自行車車道全長約5公里,偶有上、下坡,但還不至於太累人,漫遊其間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天晚上(2015-04-04)有個天文奇景-月全食,逛完花蓮夜市後回飯店途中,抬頭忽見,看月亮的變化,很特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