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2015/8/4

【花蓮】瑞穗德武河階、德武斷崖、秀姑巒溪


德武河階

 


德武河階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秀姑巒溪與富源溪匯流處的東側,秀姑巒溪由南向北流至瑞穗時,轉而向東流入海岸山脈,河川型態從沉積型的辮狀河轉變成侵蝕型的下切曲流型態。
由北向南拍攝,照片右側為位於縱谷由南向北流的秀姑巒溪,到瑞穗後往東進入海岸山脈(左側的山脈),拍攝者從瑞港公路向南望,站在曲流的基蝕坡,此坡陡形成斷崖,對面左右兩側被河道圍繞的即是德武河階,因位於曲流的滑走坡,河積加上地殼抬升而形成河階地形。

秀姑巒溪流入海岸山脈入口的南側,從瑞港公路向南望,有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河階發育,稱為德武河階群在地形上,此段曲流被稱為「成育曲流」,指的是曲流兩岸有明顯的基蝕坡(侵蝕、凹岸、坡陡)與滑走坡(堆積、凸岸、坡緩)的地形特徵。

高一地理在說明河川襲奪作用時常以此地為例。秀姑巒溪在縱谷的河段原為花蓮溪的上游,當時整條河流稱為「古花蓮溪」,向北流到花蓮市注入太平洋。但源自海岸山脈的「古奇美溪」發生向源侵蝕,結果大約在十數萬年前,切穿海岸山脈並襲奪古花蓮溪的上游,導致河水在瑞穗向東流入海岸山脈,此河川就是現在的秀姑巒溪。今日秀姑巒溪成為唯一貫穿海岸山脈的河川,沿著縱谷由南向北流,在瑞穗轉向東流,橫切海岸山脈從靜浦流入太平洋。

§襲奪作用(搶水地形)之說明:  
  古奇美溪為「襲奪河」或「搶水河」 (流量增加→回春作用)
  古花蓮溪上游為「改向河」 (侵蝕基準下移→回春作用)
  古花蓮溪下游為「斷頭河」(堆積旺盛)
  富源溪向南流入秀姑巒溪成了「反向河」
  秀姑巒溪轉彎處為「襲奪彎」

德武河階有一系列的階面,代表河流在下切過程中不斷向北遷移,也表示這是地殼變動造成秀姑巒溪河道遷移時遺留下來的河床遺跡。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造成海岸山脈抬升,使得秀姑巒溪不斷下切造成峽谷地形,在河流轉彎處,曲流外側較強勢水流也不斷侵蝕邊坡,使基蝕坡不斷變陡,亦迫使河道遷移,河川的彎曲度也越來越大,曲流型態也越來越明顯;而河流彎曲時內側為水流速度較緩的滑走坡,堆積下來的沉積物隨著海岸山脈的階段性隆起而形成一系列的河階地形

德武河階崖上可看見八里灣層出露,此地層是蓬萊造山運動中來自歐亞板塊的陸相沉積物堆積在菲律賓板塊的深海沖積扇上。河階西側有德武斷層活動痕跡,斷層為北北東走向,具左移性質之斜移斷層。瑞港公路為欣賞河階的最佳觀賞點,並可同時眺望舞鶴台地。


右前方德武河階面上已有農業活動
照片右側為中央山脈,中間有一高而平坦之地為舞鶴台地,左側為南向北流的秀姑巒溪。
縱谷裏由南向北流的秀姑巒溪-沉積型的辮狀河
照片中跨越秀姑巒溪橋樑的右側為秀姑巒溪泛舟中心
秀姑巒溪泛舟中心 (拍攝時間:2013/6/8)

(拍攝時間:2013/6/8)

秀姑巒溪往東流入海岸山脈    (拍攝時間:2013/6/8)


阿山的地科研究室。德武休憩區。http://ashan.gl.ntu.edu.tw/chinese/GeoPark/RuiSui/index-RuiSui_main06_03.html
台灣地景保育網。德武河階。http://140.112.64.54/landspaces/landspaces.php?editSn=7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