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2015/7/3

【桃園】溪口台河階 (劇場河階)


大漢溪(大嵙崁溪)在流經桃園縣復興鄉羅浮後,由北流轉為向西流,進入石門水庫庫區,此段河道在復興公園(角板山公園)對岸、河流凸岸有一座三層、半圓形的劇場河階,由於蔣公覺得該地景致與其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家鄉頗為相似,故命為「溪口台」。(資料來源:桃園縣的大漢溪-教育大市集)

桃園縣「復興」鄉,舊名「角板山」, 相傳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至此,見山峰突起如角,河階面平坦如板,所以命名為 「角板山」。另有一說法則認為,「角板」之名起源於日據時代。日本人征服當地泰雅族人後,將地名改為「腳板山」, 意指「腳踏之板」,頗有征服輕蔑之意。事實如何,已無法得知。台灣光復時,復興鄉的行政區域名稱為 「桃園縣角板鄉」,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時,才被更名為「復興鄉」。「角板」變為「復興」,又被賦予一 種新的時代意義。
(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溪口部落在泰雅族語中稱為Rahaw,意指延伸的台階,聚落依所處地勢,可分為上溪口台與下溪口台。早年當地居民以栽種水稻維生,之後附近公路開通,破壞了灌溉農田的水圳走向,居民便改以栽種竹筍、果樹等經濟作物,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劇場河階」:在曲流地形的河道凸岸(滑走坡),堆積常呈弧形狀,後因河流的侵蝕基準下移,該堆積處相對被抬升形成河階,有如半圓形的劇場,稱為「劇場河階」。

照片河川為大漢溪,此河段過羅浮後漸轉為向西流,西側流入石門水庫







羅浮橋,橫跨大漢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