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2017/6/13

巴西冬小麥播種面積減少 將進口小麥滿足國內需求

2017-05-10
新聞來源:壹讀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2QEE64.html

受天氣影響,巴西小麥播種工作截至目前完成15%,農戶們結合小麥市場價格以及種植成本等因素,考慮將減少2017年冬小麥播種面積。巴西帕拉納州(巴拉拿州)農村經濟廳廳長針對這一現象,預計今年巴西將依靠小麥進口滿足國內需求。

巴西最大的小麥產區帕拉納州(巴拉拿州),當地農戶已經開始種植2017年冬小麥,迄今為止已經完成15%的播種工作。

由於去年小麥價格低迷,加上未來麥價可能依然偏低,因此農戶不願積極種植小麥。

帕拉納州農村經濟廳(Deral)預計今年小麥播種面積將比上年減少8到10%。Deral的廳長Francisco Carlos Simioni指出,小麥播種面積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麥價低迷。

去年帕拉納州農戶種植小麥賠了錢,今年的情況也沒有顯著改善。因此許多農戶決定種植更多的二季玉米和大麥。在帕拉納州,冬小麥和二季玉米競爭同樣的耕地,尤其是中部地區大部分小麥種植在帕拉納州南部,大部分二季玉米種植在北部和西部,不過帕拉納州中部地區農戶根據經濟效益來調整種植模式。

今年帕拉納州二季玉米播種面積估計增長8%,達到227.5萬公頃,如果生長期間天氣條件良好,那麼二季玉米產量可能達到1380萬噸,比上年增長34%。

2017年帕拉納州農戶可能種植約102萬公頃小麥,這將占到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50%。在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是第二大小麥產區,種植面積可能達到77萬公頃,占到全國播種面積的38%。

今年帕拉納州小麥單產可能減少,因為農戶將會減少生產資料投入。巴西農業部下屬的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預計帕拉納州小麥單產為2837公斤/公頃,約合每英畝41蒲式耳,這將比上年的3140公斤/公頃(45.5蒲式耳/英畝)減少約9.6%。2017年帕拉納州小麥產量可能降至290萬噸,比上年的340萬噸減少約14.7%。

Conab預計2017年巴西全國的小麥產量為540萬噸,比上年的670萬噸減少約18.7%。巴西小麥供應常常短缺,今年巴西可能需要進口620萬噸小麥來滿足國內需求。



補充:

巴西的國土多位於熱帶(雨林和莽原)與副熱帶(夏雨型暖溼)氣候區,其主要農作物,如.咖啡、甘蔗(生質能源)都是屬於熱帶栽培作物。位於巴西北部的熱帶雨林被大量砍伐後,土地則是用來栽種大豆及飼養肉牛。

此外,巴西亦有玉米、小麥等作物,而小麥因屬於溫帶作物,在巴西則是種植在較南邊的州,且屬於秋播的冬小麥。此區的小麥會與玉米相互競爭耕地。


2017/6/6

沙烏地阿拉伯等8國宣布與卡達斷交

2017-06-05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06055025-1.aspx


繼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葉門和利比亞東部政府之後,馬爾地夫也與卡達斷交。圖為卡達首都杜哈鳥瞰照片。(檔案照片/路透社提供)繼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葉門和利比亞東部政府之後,馬爾地夫也與卡達斷交。圖為卡達首都杜哈鳥瞰照片。(檔案照片/路透社提供)


(中央社杜拜5日綜合外電報導)葉門官方薩巴新聞社(Saba)報導,獲得國際承認的葉門政府今天與卡達斷交,指控卡達和與伊朗結盟的青年運動(Houthi)敵人勾結。此外,利比亞位於東部的政府也與卡達斷交。

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等國,5日宣布與卡達斷交。此外,利比亞位於東部的政府也與卡達斷交。 (中央社製圖)

葉門政府聲明表示,「卡達與(青年運動)政變民兵來往以及支持極端團體的行徑變得很清楚。」

聲明另指出,作戰已逾兩年,要將青年運動趕出葉門首都沙那(Sanaa),由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聯盟,今天稍早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葉門支持這項決定。

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4國,今天稍早宣布與卡達斷交。他們指控富裕的波灣阿拉伯國家卡達支持恐怖主義。1060605


馬爾地夫跟進 7國與卡達斷交

(中央社卡達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聯社報導,繼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葉門和利比亞東部政府之後,馬爾地夫今天也與卡達斷交。

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3個波斯灣國家以及埃及、葉門今天與卡達斷交後,利比亞東部政府外長戴瑞特(Mohamed Dayri)也宣布與支持恐怖主義的卡達斷交。。

路透社報導,位於東部城市貝達省(Bayda)、權力極為有限的利比亞政府,是由同樣位於東部的國會所任命,與軍事強人哈夫塔(Khalifa Haftar)結盟。他們與聯合國支持、國際社會承認的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政府不對盤。

葉門官方薩巴新聞社(Saba)報導,獲得國際承認的葉門政府今天與卡達斷交,指控卡達和與伊朗結盟的青年運動(Houthi)敵人勾結。

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4國,今天稍早宣布與卡達斷交。他們指控富裕的波灣阿拉伯國家卡達支持恐怖主義。

沙國官方的沙烏地新聞社(SPA)報導說:「(卡達)擁抱目的在擾亂區域穩定的眾多恐怖分子與偏激團體,包括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ISIS及蓋達組織,並不斷透過他們的媒體促成這些團體的詭計與訊息。」ISIS是伊斯蘭國(IS)的別稱。

在葉門2年戰爭期間與葉門叛軍交戰、由沙烏地領導的阿拉伯聯軍也同時表示,他們以卡達支持包括蓋達組織與伊斯蘭國為由,將卡達逐出聯軍。

卡達長期被控是恐怖主義的資助國。卡達在某些領域挨批支持對抗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塞德的叛軍團體,個別卡達人士還被美國財政部當成資助恐怖分子的活躍人士加以制裁。

阿富汗的塔利班還在2013年於卡達首都杜哈(Doha)設立辦公室。1060605
稍晚,位於印度洋上的島國-模里西斯(毛里裘斯),也宣布和卡達斷交。

=========================================================
補充:
卡達,位於波斯灣內的半島,東、西、北側臨波斯灣,南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是唯一的陸地通道。

卡達為OPEC的成員國之一,如今與同是OPEC成員國的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利比亞反目,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是卡達半島唯一的陸地鄰國,以往進入卡達的物資都是從這一條陸路進來的,如今沙烏地阿拉伯關閉邊境,對卡達的物資及糧食運輸恐造成大影響。

卡達氣候乾燥,多為沙漠,不易種植糧食,故需依賴進口。然而,該國位於波斯灣內,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靠著石油、天然氣出口,且致力發展觀光業,使人均GDP高居全球前幾名。


2017/6/4

一億兩千六百萬人口的日本,去年有多少新生兒?百萬大關不保:97.7萬

2017年06月03日
新聞來源:風傳媒  http://www.storm.mg/article/277091


日本內閣府編寫的少子化社會對策白皮書。

日本雖然擁有1億2673萬的龐大人口,但厚生勞動省2日公布最新人口動態統計報告,日本去年的出生人口首次跌破百萬大關,從2015年的100.6萬跌到97.7萬,一口氣少了將近3萬名新生兒。厚勞省表示,出生率不斷下跌,主要是20世代後半與30世代前半女性的生產比例持續下降,而且恐怕未來還會繼續探底。


日本政府的人口統計,平成29年即西元2017年。

根據厚勞省公布的資料,去年日本的出生人數為97萬6979人,比起前年減少了2萬8698人,這也是1899年實施統計以來,日本出生人口數首次跌破百萬。40歲以上的女性產子的狀況增多,但39歲以下產子的人數持續減少,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歷來最高的30.7歲。日本的出生率大致與2015年持平(1.44),若以都道府縣區分,出生率最高的是沖繩(1.95),最低則是東京(1.24)。

近年日本人口的變化狀況。


在死亡人數方面,日本去年共有130萬7765人離世,比起前一年增加了1萬7321人,亦即日本2016年自然減少了33萬786人,這也是歷來最高的數字。日本共有62萬523個新家庭,走入婚姻的人數比起前一年少了1萬4633對,婚姻人數同樣也來到日本戰後最低,2016年也有21萬6805對選擇離婚。


日本1970年的人口金字塔圖。


由於日本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迎來「第二次嬰兒潮」(大約是1971到1974年),這批人已經跨越40歲門檻,但後繼的30世代與20世代從結婚到生子的比率每年都創下新低。根據內閣府的資料,日本目前超過65歲的人口約佔全體的26.7%,到了2060年恐將上看39.9%。2015年的日本大約是2.3位現役世代(15至64歲,或稱「工作年齡人口」)對1位超過65歲的高齡者,到了2060年,這個比例將大幅降為1.3比1,也就是每2.5人就一個人超過65歲。

日本2015年的人口金字塔圖。


與日本相對,根據我國內政部統計公開資料,台灣去年(民國105年)的出生人口為20萬8440人,死亡人數為17萬2405人。結婚對數為14萬7861對,離婚對數為5萬3837對。我國在今年4月的總人口為2354萬7448人,其中312萬是0到14歲的幼年人口、316萬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現役世代對高齡者的比例為5.45比1(5.45人養一個老人),到了2060年,我國可能每10人有4人是65歲以上。


日本2050年的人口金字塔預想圖。


日本的少子化造成社會高齡化與總人口不斷下降。(日本內閣府)


2017/6/2

震動全球 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2017-06-02
新聞來源: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6/1/n9214875.htm

(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四(6月1日)下午3點30分左右在白宮玫瑰花園表示,為了實踐競選承諾及履行保護美國及人民的嚴肅職責,宣布退出《巴黎協定》。這一宣布影響巨大,震動全球。

川普說,他會通過談判,協商再加入巴黎協定的條件,或是一個全新交易,條件是必須對美國及其商業、勞工、人民、納稅人有利的協議。在退出前,所有和美國在巴黎協定自願承諾的措施,都將停止執行。

川普去年在大選期間前曾說,氣候變化是中共造成的「騙局」,損害了美國經濟,並誓言如果當選總統將退出《巴黎協定》。

川普週四表示巴黎協定會傷害美國經濟,是「華府同意對美國企業不利的一項協定」,他說他深切關注環境議題,「但無法支持一項懲罰美國的協定」。

「巴黎協定將使美國損失利益,並讓其它國家如中國及印度獲益」,他說,「這是將美國利益重新分配給其它國家的協定,使美國處於不利競爭地位。這樣的事情,只要我在位一天,就不容許它的發生,對不起了。」

他強調,退出巴黎協定是為了維護美國勞工的尊嚴,「我是被匹茲堡選民選出的總統,不是巴黎。」

他說,他的行政團隊會讓美國成為地球上最潔淨、最親環境的國家,「在美國簽署巴黎協定時,其它國家笑了,因為這個協定對美國不利」,「我們不會再讓其它國家嘲笑美國。」

對於聯合國設立的「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川普認為這是一場想要美國掏錢的騙局,「我們要支付千億美元的龐大經費,但其它國家不用出一毛錢。」

奥巴馬離任前已支付部分頭期款(30億美元)10億美元給這個基金,川普政府日前提交國會的編列2018財年(2017年10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預算,已沒有編列這項經費。

什麼是巴黎協定?

全球195個國家包括美國,2015年12月在巴黎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21次締約成員大會,達成《巴黎協定》,取代先前的京都議定書,同意自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對抗氣候變化。

各國承諾的總體減量目標是,讓地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與前工業時代相比最多攝氏2度內的範圍,且應致力追求前述升溫幅度標準續減至攝氏1.5度內的更艱難目標。

每個國家都制定了排放目標,不過這些目標不受法律約束。

《巴黎協定》已於2016年11月4日生效,目前有147個國家批准該協定。美國與中國都是在2016年9月3日批准《巴黎協定》。依聯合國數據,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排放量占24%,美國位居第二,排放量占12%,其後3名依序為歐盟(9%)、印度(6%)及巴西(6%)。

美國承諾的減量目標是什麼?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美國位居第二。

美國承諾2025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的排放量減少26%至28%,相當於每年減少排放量16億噸。《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去年一項研究,美國或許只能達成目標的4/5。

中國的減排目標是2030年前達到顛峰並開始走緩,每人碳排量減少至約為2005年的60%。各國在《巴黎協定》承諾的減排量,中國占了近1/3。

美國如何退出巴黎協定

美媒報導,美國環保署(EPA)署長普魯特(Scott Pruitt)將主導一個小組,處理退出事宜。

未來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方式,至少有兩個選項。其一是退出《巴黎協定》,不過,依該協定第28條規定,美國必須等到協定生效滿三年後,才能書面通知退出協定,並在通知一年後才能正式生效。

《巴黎協定》於2016年11月4日生效,因此美國必須等到2019年11月4日以後才能提出退出書面通知,並在一年後,即最快在2020年年底正式退出。

另一個選項是退出UNFCCC,美國可立即提出退約書面通知,並在一年後生效,同時也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國家公共電視台(NPR)報導說,這二個選項各有利弊。前總統奧巴馬在加入巴黎協定時,動用總統職權,未經過國會同意。因此,川普政府如果選擇退出巴黎協定,也可以不經過國會同意,但要等到2020年才能如願。

如果選擇退出UNFCCC,雖然速度較快,但是由於這是經過國會同意才加入的國際協定,因此,現在必須先取得國會同意才能申請退出。之前美國的總統曾未經國會同意即退出國會批准的協定,但相當罕見。

科學家怎麼說

除了少數科學家,多數科學家壓倒性地主張地球暖化是人類造成的。過去三年是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今年氣溫可能僅較2016年些微下降。

科學研究顯示,如果不控制碳排放量,大氣氣溫將持續上升,地球不僅變得越來越熱,而且海平面也會上升,人類會遭遇更多更強大的極端氣候系統、乾旱導致糧食匱乏以及其它異常情況。

另外,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停留約一百年,其中大約1/5來自堆積在美國上空的大氣中。

各界怎麼看

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佩洛西(Nancy Pelosi)批評這是「美國領導人的驚人之舉,對地球的未來構成嚴重威脅」。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週三表示:「氣候變化是無庸置疑的,氣候變化是無法阻擋的,解決方案提供了對抗氣候變化的絕佳機會。」

芬蘭總理西比拉(Juha Sipila)說,美國退出協定,是一項「大挫折」。中國、歐盟、印度表示,即使美國退出,他們也會繼續對抗氣候變化。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國際關係教授維克特(David G. Victor)認為,美國退出會讓其它國家對氣候變化議題,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

美國曾經承諾幫忙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影響,如今美國退出,這些國家或將降低減碳意願。

澳洲氣候政策專家坎普(Luke Kemp)則樂觀地認為,其它國家或許會加倍使用潔淨能源,短期內可望看到刺激效應。

責任編輯:林妍